第118页

酒桌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特色之一。

在酒桌上,杨瑞亲自带着几个学生向刘伟经几人介绍着,看样子是要先认个脸熟。

刘伟经也是过来人,对这一套很懂,客套地称赞了几句后,也顺便介绍了下龙渊。不过,依旧是没有报他是大一新生。

倒是钟凌装得很是热情,在酒桌套了龙渊一些话后,便主动加了些介绍,“你们可别看龙渊同学年纪不大,他虽然是读大一,但在经济学上的造诣在华夏也是首屈一指。”

龙渊带着笑意看了看钟凌,没有说话,不过意思很是明显。

几个博士生都装作很惊讶的样子,“研一吗?真不敢想象你们京大人才如此济济……”

钟凌还打算说是本科大一,但却被刘伟经带着冷笑地盯了一眼,顿时不敢再说话了。

“说笑了,说笑了。”刘伟经握着杨瑞的手,又和他干了一杯,“还是老扬你家人才济济,你看看,这敬酒的我都喝不过来了……”

杨瑞倒是没有跟风讲龙渊什么,这会自降身份,“哎,你在经济学做研究、搞学术都是华夏最牛的,他们可都是想跟您混个脸熟,还请多多提携呢。”

龙渊在旁也喝了点酒,不过幸好只是红酒。

待这场安排的午餐完了,刘伟经径自去洗手间洗了下红红的脸颊,看到钟凌冷哼了一声,便走过去了。

虽然是副教授,但李敏发和刘冬能做到这一步,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很强的,私下里已经和钟凌隔开了一步。

这个可怜的钟凌,白聪明了一世,却因为一句话让自己的导师对其印象骤减,不能不说是好人难作,坏人易当。

下午的学术交流会则是各校自推会了,正如杨瑞说的,各校都是经济学a+名院,对于华夏币升值问题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希望大家不吝作个报告,诸位教授可以一共评评。

杨瑞自谦“抛砖引玉”,叫来了一个博士生,到了发言席做报告。

作为东道主,其自然是准备充分,不仅做好了t,而且各项数据、各项观点都是合理,推导不难,但其研究的方向却是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