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丁爷爷和陈爷爷推迟了来这里的日子,原来是因为你呀。既然来了,就多呆几天,咱们好好聚聚——对了,你不急着回部队吧?”
虽说当年丁睿因为与他一番交谈,坚定了报考军校的决心,从此告别了在商场上拼搏的初衷。但大山却没想到,他军校毕业后,竟然自愿去艰苦的大西北,而没有选择留在条件相对比较好的沿海城市,并且一去到今天都没有申请调动。
“军人的假期实在太少了,就不能多点吗?”大山忍不住抱怨。算一算,他们兄弟俩自沈阳一别,这么多年,见面次数竟是屈指可数。“我有时候想想,都不知道该不该后悔劝你从军了。要是按着咱们当初考进同一所大学读书的约定,现在你说不定就留在北京发展了。”
丁睿笑道:“我现在也很好啊,军营生活肯定是没有你的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不过我挺喜欢。”
“行,丁睿,好样的!”大山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拥抱,末了拍拍他的肩膀认真道:“咱们是一辈子的好兄弟,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你给我记住了,我要是能帮上忙的地方,你可一定要跟我说。”
“你要这么说的话——”丁睿稍做沉吟,“我还真有件事想跟你提……”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以点带面,逐步带动中西部大发展。
丁睿是部队中的一员,本来地方发展的如何不关他的事。只是数次因公因私与当地人接触过程中,也着实被当地的贫困落后的情况触动。下属连队中有不少当地的兵,尤其因为大山基金会的助军计划,曾经有段时间,他接触到一些已经转业或复员的军人,对当地情况了解的越发深入。
要想富,先修路。既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上面一时间拿不出更多资金来修桥造路,他就想问问大山的意见,看他能不能参与当地的一些市政建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遇到困难提供金钱的帮助不过是解一时之急,交通畅快了,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机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这才是长久之计。
大山略做考虑,表示同意,只是具体细节方面,仍然要派人过去,经过考察才能最后确定。
丁睿欢喜道:“对对,具体问题要同政府商谈,总之,你能答应真是太好了。”随即收敛笑颜,有些怅然道:“大山,你是没亲眼看到,那边的很多人,真的有很多人,他们过的太苦了。我看到的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能做的,也不过是为我看到的这部分人,争取在一些地方做些改善……”
“人力有时穷。丁睿,我们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能做一些是一些。”
大山很高兴朋友有这副热心肠。或许是他商人做的久了,心肠慢慢变冷,虽然还不致于对别人的困苦无动于衷,却也不再经易伤怀感叹。
有时候就是觉得,世界上真的是没有所谓的救世主,谁也不能为别人的人生负责,想改变命运脱贫致富,外力只是诱因,归根结底还在于个人自身的努力。而力所能及不致于对个人造成不便影响的前提下,他乐于提供这个诱因。
“总之,大山,我代表千千万万将来受益的百姓谢谢你了。呵呵,我要是回去一说,别人非把你当成万家生佛不可,不但义务帮助很多人解决生活困难,还决定在当地投资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