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鉴赏价值的古董,保存往往是个问题,锁保险柜里吧,也失去了那份把玩欣赏的乐趣,放明面上吧,不小心碰了摔了,或者门户不严被偷,都不能让人省心。
好在这座四合院,在大山他们住的内院主卧室下面,有个极宽敞的地下室,里面规划设计的都不错,看得出先前的主人极用心的经营过。想来,过去没有银行,有钱的人家,总有许多值钱的金银细软,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存放,特意建了这么一个地下室。
大山请人做好了博物架,一早便摆进了地下室。这时候,便在几个老人的帮助下,把这些瓶瓶罐罐都搬了下去,一一分门别类放架子上摆好。
丁老爷子绕地下室转悠几圈,“这里通风做的不错,一点也不觉得气闷,就是空气里水分重,潮了些。”
“又不放纸张和布料,这些瓷器类的东西,倒不怕这个。以后想想办法,用石灰还是别的什么办法,把这湿气除去。”大山左右端详着摆放后的整体效果,一边做调整一边道。
董洁张嘴想说话,想想又咽了下去。呃,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得卖地下室除湿器。她曾经在朋友家见过,比空气加湿器略大一点,插上电,只需隔上几日把存下来的水端出倒掉,古玩字画典籍,都可以放心的存放了。
大山看看腕表,“哎呀,真不好意思,让几位爷爷帮我们忙了这大半天。该吃午饭了,今天我做东,请几位爷爷出去好好吃一顿。”
唐父看看陈老爷子,笑道:“不,还是我来请客吧,不然你陈爷爷可就有意见了。”
“对对,大山,你要请客,那得下次。”陈老爷子拍拍他的肩膀,斜睨着唐父道:“无端端抢了我老人家的大孙子,这口气憋得狠了,不好好让老唐出出血,我老人家非憋出病来不可!”
第八十七章 出头琉璃厂
身为长辈,韩父和唐父始终挂念着董洁的入学问题。
他们不得不承认,感情这东西,是需要时间一点一滴培养的。在大山和董洁的心里,丁老爷子和陈老爷子的份量,可比他们这些人来得更深更重一些。
趁两位老人家在北京,找个机会,避开董洁,叫上大山,几个人碰头坐下来开了个小小的坐谈会。
韩父和唐父主张董洁还是得上学,“不是我们老脑筋,谁家的孩子长到七八岁,都要去念书,就是农村,那也得普及八年制义务教育,对不对?大山,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我们能理解,干事业也好,买屋建厂也罢,我们也尽可能去支持。可是,小洁不念书,这不合适吧?”
陈老爷子一贯也主张董洁上学接受教育,闻言一个劲点头赞同。
丁老爷子与董洁最熟,也是最疼小姑娘的人。他持相反意见,认为董洁倒不急着入学,只须再过得几年,插班考直接念初中甚至高中就行,“凭小洁现在的文化水平,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与初中生比起来,都只强不差,更别说外语了。让她和一帮小姑娘坐一块,从头学加减乘除学拼音?那不叫接受教育,我说那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