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拍摄开始前,杜克特意将约翰·施瓦兹曼叫了过来。
“约翰,这部影片的宣传与以前不同。”杜克看着站在自己对面的摄影指导,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们在注重剧照新闻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保密原则。”
“我明白。”约翰·施瓦兹曼点了点头。
杜克又说道:“我对剧照的要求只有四点。第一,每场戏可以使用的剧照不少于3-5张;第二,每天可以使用的剧照不少于10张;第三,工作时长总计不少于剧组摄制时长百分之八十的天数,可以使用修图后剧照不少于300张;第四,剧照必须是水平方向,符合新闻图片的要求。”
这都是一些数量上的要求,每场戏,或者说重要场景,必须要有3—5张能用的剧照,因为有时候拍摄的时候有演员表情瞬间不好的,可以有挑选的余地,但是重点场景都必须有剧照。
约翰·施瓦兹曼是跟随杜克的老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放心好了,杜克,我会盯着这些工作的。”
随后,约翰·施瓦兹曼找了一个很普通的摄影助理来兼顾这方面的工作,相比于被杜克炒掉的那位杰克在独立电影圈里的名气,这个人可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新人。
这种事在好莱坞并不罕见。
制片人让找剧照师,当然会找剧照拍摄非常棒的人选,但有些时候,电影拍摄开始,制片人和剧照师谈工作,突然发现,剧照师离他的要求十万八千里,几乎有一半的照片都不能用。
这个时候,制片人会非常诧异也非常气愤,觉得剧照师不用心,剧照师也非常生气,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像杜克和那位剧照师一样,大家对电影的理解上可能有很大的偏差。
很多独立电影圈出来的剧照师,有时候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作作品的摄影师,这一点绝对要不得,剧照师不是拍艺术照的摄影师,剧照师更像是一个新闻摄影师。
还有就是,剧照师其实并不应该归摄制组管理,而应该归宣传组和营销部门管理。
与艺术摄影不同,剧照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电影营销工作服务的,是电影营销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在电影圈内部,剧组通常被理解为“试吃”。
剧照、海报、预告片这些所谓的“物料”都是电影的传播工具,就是观众并不知道一部电影如何,讲的什么,品质怎么样,通过看这些物料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印象,感兴趣了就更进一步了解,或者就去看了,就产生了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