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吟唱声响起,影片中人物悲恸不已,那种心伤和哀痛,似乎能传递出大银幕,感染到每一个人。
杜克看到,伊万卡悄悄抹了抹眼睛。
皮特看到,布莱德·米勒脸上似乎流下了一道晶莹,然后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湿湿的、热热的。
希勒也用力吸了吸鼻子,甘道夫完全可以用壮烈来形容!
迈克尔·贝看到,周围的观众纷纷擦掉脸上的泪水,不禁若有所思。
这是典型的煽情镜头,首先通过甘道夫对抗炎魔的一系列动作,将他塑造成拯救小队的英雄,又以悲怆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很简单的煽情方式,却偏偏格外感人!
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煽情是最基本的技能,他也很擅长通过动作镜头来煽情,但相比于刚才的那场戏,迈克尔·贝忽然觉得,自己的煽情手法完全还是初级阶段,跟杜克·罗森伯格这一段比,简直就是为了煽情而煽情。
而杜克·罗森伯格呢?
他已经把煽情近乎完美的融入到了整个影片的故事框架中!
看到现在,以迈克尔·贝的专业性,自然能看出影片几乎是处处在煽情,以大战调动观众看下去的欲望,以优美的风景提高人的兴致,以戒灵对霍比特人的追杀营造紧张,以精灵美女们刺激荷尔蒙……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煽情手法,也是导演惯用的,比如他就非常喜欢日落日出的广角镜头来煽情。
然而,能将这么多的煽情手法融为一个整体,让他这种专业人士看上去,明明知道是在煽情,偏偏又会被调动情绪,那就相当高明了!
“我终归与他还是有差距啊!”迈克尔·贝轻叹了一句。
从时间推算,《护戒远征队》已经过去了最少三分之二,影片的节奏、镜头、叙事、动作、特效乃至作为背景的风景,都堪称出色,只要后面不出现崩盘式的结尾,必然会是一部极其出色的影片。
迈克尔·贝虽然不喜欢杜克,却非常清楚,杜克式的影片,结尾戏都是最精彩的所在,崩盘?那怎么可能。
看着悲伤的护戒远征队走入罗斯洛立安,迈克尔·贝心中承认,《珍珠港》与这部影片的差距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