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看南希·约瑟夫森与二十世纪福克斯以及其他电影公司谈判的结果了,杜克也清楚,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想从电影公司手中拿到足够的权力,他现在的资本还不够,难度相当的大。
下午的时候,杜克在一家咖啡馆里分别见了索菲亚初步面试过的几位编剧,经过慎重考虑,最后选择了一个擅长写战争戏的男编剧和一个擅长写狗血爱情的女编剧。
而三天后,南希·约瑟夫森传来了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第二轮谈判的结果,结果非常不理想。
第三十六章 踢我出局?
伯班克素有世界媒体之都的称谓,华纳集团的连体大楼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好莱坞的传统巨头之一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就位于其间。
如同好莱坞其他公司一样,华纳兄弟每年都会出产为数众多的电影,也拥有着同样严苛的审查制度,每一个要立项制作的项目,都会有专业的团体分析审核剧本、确定潜在风险和市场商业价值,这些考量包括电影类别、目标观众、之前类似影片的表现、影片中可能出现的演员、可能执导电影的导演等事实要素。
这些要素都可能影响电影最后在商业营收上的表现。
或许这无法保证电影一定成功,却可以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而经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后,杜克的《勇闯夺命岛》终于摆在了华纳兄弟的高层会议上。
会议室里很安静,杰夫·罗宾诺夫正让自己的秘书将一份份文件分发到包括ceo凯文·特拉苏哈等众多高管的手里,这是前期调研团队精心准备的资料。
哪怕是到现在,只要想起自己曾经与一个北美票房过亿的电影项目擦肩而过,他内心就会生出淡淡的悔意,如果当初能多给那个年轻人十分钟的时间,说不准《生死时速》这个项目就属于华纳了。
所以,当南希·约瑟夫森将《勇闯夺命岛》送到华纳兄弟手中后,杰夫·罗宾诺夫也在推动审核程序,同时让属下调查了杜克·罗森伯格最为详实的资料。
资料迅速发了下去,已经有人翻开,第一页就是导演考评。
在好莱坞,对导演以及演员有一套程序化甚至可以说是僵化的考核制度。
评估导演的标准是过去五年内作品的3个数据——总票房和单块银幕、单周票房——电影公司一般用颜色来区分导演档次,蓝色表示一线导演,红色表示不太行的导演。
因此一名导演前10年有过多少票房都不重要,只看最近3部,只要单周单块银幕过万,那他就是一线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