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页

这个画面带给一群老外们的震撼甚至比刚才爬山的那个镜头还要厉害:即便是经过了几亿年进化的人类,穿着普通的鞋子在冰面上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的,迄今为止还从来没听说过哪家公司的步进型机器人能够在冰面上行走的,一群老外们脆弱的玻璃心瞬间跌在地上变成了一地的玻璃渣——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他们接下来林铮上去一脚将这台四足步进机器人踹了个趔趄,偏偏这台机器人趔趄了几下之后竟然又重新保持了平衡之后,已经成了一地玻璃渣的玻璃心实在是没有好碎的了。

“鲍尔森,你看……”史蒂夫的脸色有些发白。

“……”鲍尔森并没有立刻回答,就是脸色有些难看,抿了抿嘴,他才道:“中国人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我们发出警告?”

“或许吧?”史蒂夫耸耸肩,努力想要让自己看上去轻松些,可无奈,不管他怎么耸肩,那轻松的姿态都装不出来:“不过我们或许应该看看他们还拿出了一些什么东西?”说着,史蒂夫的手指在联创科技的展位上划过:“你看,他们的展台上还有很多东西……咦?那是无人机?”

史蒂夫的目光落在一个偏僻角落的展位上,那里放着一个飞机的模型,但距离太远了,看不清那个模型是什么样子的。

“过去看看。”史蒂夫抿着嘴,拉着鲍尔森就向那架飞机的位置走了过去。

虽然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以史蒂夫对中国人的了解,他认为那架飞机的模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中国人透露出来的另外一个信息。

史蒂夫看的没错,这真是一个飞机的模型,而且还是一架无人机的模型,旁边也没有太多的介绍,只能通过外形看出这是一架无人机,看上去和美国刚刚亮相不久、还没有正式入役的“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有几分相像,同样是夸张的翼展,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放在那里。

但和全球鹰不同的是,这个无人机模型采用的并不是rq-4a全球鹰无人机背负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动力设计,而是在机翼上布置了四台螺旋桨发动机,因为没有了rq-4a全球鹰无人机的背负式发动机,机身背后的发动机舱“鼓包”也没有了。

“这不会也是一家电动型侦察机吧?”仔细瞅了一番这架无人机模型,史蒂夫皱着眉头对鲍尔森道:“鲍尔森,你看到了吗?根据模型来看,这架无人机不像是燃油动力的。”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鲍尔森跟着点了下头,他的目光更多的是落在这架飞机的整体比例结构上,一张脸阴的仿佛要下雨似的:“还有,史蒂夫,我觉得这最起码是一架大型五人侦察机,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布置4台发动机。”

不过在这里两人的观点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分歧,史蒂夫不怎么赞同鲍尔森的观点:“我觉得不大可能是大型无人机,中国人在电动机方面的技术可不怎么先进,我倒是认为他们之所以布置4台发动机,是因为他们在电动机方面的水平有限,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大的推力……事实上我认为他们的那台40公斤、30kw的永磁电动机已经是他们能够拿得出来的最先进的电动机了。”

“你是这么看的么?我可不这么看,”鲍尔森反驳道:“中国人总喜欢将他们最好的东西藏起来,你怎么敢保证珠海航展上出现的那台自重40kg、最大输出功率30kw的电动机是他们最先进的电动机?林铮不是已经对塞斯纳公司表示了么,他们很快就会拿出自重20kg、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0kw的电动机……我认为他们已经研制成功了,而且其实他们还有更好的,比如自重20kg、最大输出功率60kw的电动机?”

“……”史蒂夫张了张嘴,竟然没有反驳,似乎……中国人的确是这样的,他们总不肯将自己最先进的东西拿出来,郁闷了不行的史蒂夫忿忿的道:“我讨厌这种感觉,非常讨厌!”

“是啊,谁不讨厌呢,”鲍尔森点点头表示赞同:“不管那么多了,拍几张照片吧,这东西看上去似乎很有趣。”

作为“信息搜集员”,鲍尔森和史蒂夫两人其实并不需要有多少脑子,他们只需要将信息搜集起来反馈回去就行了,至于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自然有专门的部门做这个——就算他们分析出了这架无人机真正的性能和数据,分析部门也不会看,那些该死的家伙只相信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