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是假的?”段有为笑道。

“有为你可不知道,两年前,那会儿二修厂那边好好的,张逸夫一意孤行非要撤掉生产车间,我为这事儿可跟他拍过桌子的。”常思平自嘲道,“结果现在一看,我都脸红,先不说蓟京方面工业管控有多严格,就那省煤器,那管道,做起来也真没意思了,外地小厂都逐渐掌握能生产,不跟你讲道理,就说是自己的,要么卖的就是比你便宜,要么跟领导关系就是比你好,跟他们杀什么。”

“你也别说自己,我当时知道逸夫这个决定,心里也犯嘀咕。”段有为双掌一拍,“没有任何基础,就是要做火电厂环保设备,凭什么啊!”

“是啊,我原先在这方面研究也有限,边研究边干,一点点完善,两年不到,还真能运行了!”常思平自己都有点不相信,“我是搞研究的,都没想到自己实践能力这么强。”

“咱们实事求是,你得说,逸夫有远见,善谋划。”段有为回忆道,“当年在冀北搞达标的时候,起初也没一个人觉得能成,我当时是总工,也就指导一下,结果一天天咬着牙磨下来,还真的越做越顺,半年多,还真成了,现在那锦旗还在厂里挂着!”

“矛盾啊!”常思平突然叹道,“你说逸夫,是在体制内更好一些,还是外面?”

“我也想过,是不是领导宏观的事情,掌舵更好,只怕……”

“只怕什么?”

“老常你一直在学校,并不了解机关的氛围。”段有为退休了,退出来看这些事,这些人,反而比在位的时候更明白一些,“机关的风向,都是一阵一阵的,原先张正诚部长那会,是那种感觉,现在黄正辉部长,又是这种感觉了,过两年再换个部长,又不一样了!”

“人员调动上么?”

“差不多,几乎没什么常青树,穆部长算一个吧,但也已经退了。还就得是干苦力技术的,才能几十年如一日,搞上层管理的,说动就动。”

“可现在还挺稳定的吧?”常思平颇有兴致地问道,“我看黄正辉,还能干很久。”

“再久,也就十年八年,到头了。”段有为叹道,“我度过了4个十年呐!起起落落,不也就这样了。”

“反正啊,对于咱们来说,眼下,估计都是最后的十年喽!”

“别介,又没人规定80岁,90岁不能干活!”

“话是这么说,可你看岳云鹤,看李明和,不都已经干不动了,连学生都没精力带了么。”常思平长舒一口气,“所以啊有为,我看你,还很年轻,有的是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