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准也不是一刀切了,而是以电厂年限划分,将电厂分为了1、2、3三个时段。
1时段:1992年8月1日之前建成投产或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批准的新、扩、改建火电厂。
2时段:1992年8月1日起至1996年12月31日。
3时段:1997年1月1日。
对于3时段,才必须采取1200-2100这个标准,前面的烟尘以及各种污染物限制算法,略有宽松。
简单总结来说,五年之前的电厂,几乎还是老标准;近五年的电厂,要更严格一些;新建和扩改建,必须用新标准。
环保部当然希望全国都给老子限制排放,但客观条件摆在这里。面对最开始的标准草案,电力部直接把一张账单送了上去,粗略计算了全国范围,按照新标准进行排烟大改造的成本,这个数字就算国家领导人看了也得出身冷汗,这还没提停机改造对于供电的影响。
总之,要全国搞,97年一年中国也甭干别的了,就玩这个吧。
第778章 工程计划
政府自然担负不起,各方面妥协才出了新方案,在细则中,京津冀毫无疑问被列为了重点区域,要重点监控。
其实相比于发达国家100-850g的限制标准,1200-2100依然显得很宽松,只是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跨度已经够大了。
而张逸夫知道的是,十几年后,2011年的标准版本,这个数字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被限制在100g以内,之后甚至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那就属于追求卓越了。
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排放也不是一天能降下去的,1200-2100g,这对火电来说绝对是个坎儿,其它地方监控和管理也许会松一些,但京津冀,是真的迫在眉睫,环保局已经说的很清楚,这个范围内的电厂他们会进行持续性、高密度的监控,不行你就给我停产!停产了供电就要出问题!供电出问题了黄正辉就炸了!黄正辉是不会允许自己炸的,所以整个京津冀地区发电厂都要立即行动起来了。
要说这个趋势,也早有了,不是只有恒电,只有张逸夫看到的。不过其余大多数企业,技术上目标方向更低一些,多是在排水系统上做文章,毕竟是通过化学制剂和管道解决的问题,技术难度更低,烟尘上也有人做文章,不过力度并没有恒电这么大,自动化程度和方法上都简陋一些,算是传统基础上的升级版,提升有限的效果。
恒电这边,常思平等人耗时一年多,呕心沥血,加之引进德国元器件搞的烟气处理和监控系统,还真的分毫不差踩到这个点儿上了!
几乎在恒电设备质量认证批下来的同时,gb13223-1996也公布了,所有新电厂和扩改建机组,必须满足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