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研发,这将是一个巨大且繁杂的工程,因此前世中大多这方面的企业,都是直接引进国外的技术来搞。恒电虽然没有引进,但张逸夫本人就相当于活技术了,一切要求太高的设备则无可避免地从国外引进,从现在的报告来看,西门子可以满足一切需求,当然某几个点,包括三菱在内的其它企业做的更好,这是将来优化阶段的问题了。

受原二修厂办公研发条件的限制,以及《蓟京市大气污染xxxx条例》要求,常思平的团队很难在京进行下一步的试验,只能继续进行部件生产研发,理论计算等等,甚至已经在与常江的工作组对接自动化的事情了,因此冀北这个厂区必须尽快落成,他们才可以搞出全套的产品,组装试验,制造成吨的石膏。

可以说,理论研究阶段比张逸夫预想的要轻松。常思平教授的水平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歇业了一段时间再开始工作,他就像下岗工人再就业一样,十分珍惜,十分干劲,十分拼命,现在已经进入了生产试验的阶段,他们需要一个平台,这是急茬,耽误一天建厂,就耽误一天赚钱。

列车进站,迎接阵容大大出乎张逸夫的意料。

虽然围绕着蓟京城,但冀省从不能算是富裕的省份,西边有煤、南边有人、东边有海,中间是伟大的首都,它像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大姐,始终哺育着首都,却从未索取什么,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现在首都又把重工业、重污染扔过来了,她得服从中央,漂漂亮亮接着。

这次倒也并非是坏事,作为冀北而言,除了冀北电厂和驴肉好像也没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来,相当数目的gd都是依靠电厂来支撑,他们也希望有一座效益出色的厂子落户于此,把冀北发展成大城市,名城市。

可以说,恒电是第一家有意向落户冀北的、成规模的企业了,因此当地政府从市长、书记,到各种办公室主任,几乎悉数前来,形成了一个十余人的迎接队伍,要让这位企业家感受到咱们冀北人民的热情。

张逸夫一下火车就懵逼了,这场面,几乎快赶上中央领导视察了,竟还安排了一个班的小学生,穿着校服上前送花。

送花的小女孩虽然满面笑容,但表情很紧张,一看就是表演出来的。她根据领导的示意蹦蹦跳跳来到张逸夫面前,双手捧上花束:“欢迎张叔叔来冀北安家!”

“谢谢,也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张逸夫躬身接过花束。

很快,随行几人也受到了类似的待遇。

大家捧着花束,的确感受到了冀北方面的热情,但也觉得有些尴尬,自己何德何能,让上课中的孩子们放下学业,在这里等一个小时给自己送花?

几位领导这时走上前来,与恒电团队一一握手介绍。

一对一,张逸夫几乎就记住了市长,因为他的名字太好记了——周润发。

然而相貌气质和谈吐上他却跟发哥没什么关系,倒是更像牛大猛一些,黝黑的汉子,说起话来很有套路,看着粗,聊得细。

惊喜的是,张逸夫在迎接队伍的后面发现了老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