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张逸夫的报告已经远超了计划时间,却也没人阻止,连主持人都忽略了时间。这就是学术探讨,氛围很自由,并没有太过死板的要求与目的。
张逸夫自然也不敢只顾自己耍嘴皮子,多次引出胡海涛,让他谈两句,不要让这位领导显得特别酱油。
半天的交流结束,下面的议程只得往后推了。
午饭的时候,张逸夫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湘港和弯弯的参会成员都与大陆这边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湘港那边还有理由,紧抱英美大腿,与那边交流更多一些,弯弯则是与日本人走得更近一些,仅有的两三名参会者,干脆和日本队伍坐在一起。
张逸夫本来想拉着胡海涛过去聊聊认识一下,对于他来说这都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恒电微机保护和e1的机会,港台市场也刚好是一个正式出口之前的突破点,一家人肯定更容易聊。
胡海涛却对此没什么兴趣,中国团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人跟港台交流都十分有限,主要是湘港那边的人有些瞧不起这边,不想自寻没趣,而与弯弯之间有比较深的政治渊源,生怕说多了出问题,他也劝张逸夫不要多话。
张逸夫想想也对,湘港电力行业无论是资本上还是技术上,暂时都对英国体系有着绝对的依赖,而弯弯由于自身地理原因和贫瘠的能源分布,发电系统则更偏向借鉴日本,核电已经成为主流方向,几乎都是进口的日本设备。
近在咫尺的一家人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啊。
胡海涛说的也对,与弯弯交流在政治层面上更为尴尬,尽管没有上升到国家大事那种政治,而真的是电力系统技术这方面。做个假想,现代战争中能源供应几乎就是古代战争中的粮草,谁能破坏对方的电网,等于几乎就是切断了对方的后勤生产。大陆还好,辽源广阔,可弯弯小岛却时刻都保持着危机意识,不愿透露过多的电力细节,这种心情本身就会给双方的技术交流造成巨大的隔阂,至于微机保护和自动化系统,他们自然更不敢用大陆品牌了。
思来想去,张逸夫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跟着组织走吧,别多生事端。
第751章 任务
下午的会议中,其他各家进行论文报告,包括胡海涛,也准备了一篇关于“中国微机保护标准”的论文与大家探讨,张逸夫并未发表过多的看法,只是在一些点上提一些想法,显示一下水平即可,顺便,跟施罗德互捧臭脚也是少不了的。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施罗德非常“识趣”地提出吸纳新成员和观察员的话题,纵观全场,值得吸纳的恐怕也就是中国一行人了。一些人很快表示附和,中国近年来的贡献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理应成为正式成员,大家同时也很期待e1在投产后的表现,希望在未来的会议中见到张逸夫。
张逸夫本欲抬胡海涛为成员,自己混个观察员就好了,但眼下的情况,实在不合适,胡海涛也知道不合适,暗示张逸夫这次自己上就好了。
经过简短的表决,张逸夫成为正式成员几乎全员通过,连日本成员也不得不举手认可,当然这只是内部通过,后面还有程序要走,成为正式成员后张逸夫会接到通知。
第一步任务由此轻松完成,毕竟这里是讲技术的,技术上得到了认可,一切都理所应当,何况还有施罗德一方的支持。
张逸夫本欲借势提出直流输电对交流保护、控制影响的研讨,却被胡海涛劝住,他的意思是时候未到,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