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做手机,但他们两个公司产品的充电接口截然不同,将任何一个公司的接口定为标准,这个公司就赚大发了。

关于ro在内的总线标准战场,张逸夫也只是听德国人说过,没见识过,这会儿才算见识到标准化战场的皮毛,大家都温文尔雅地说废话,时不时拿iec说事,偶有几个人,把话题落到实处,谈一谈统一分层结构,数据描述一类具体的事宜,但都是点到为止,真正起草标准是一项长达数年的工作,需要上百人的合作,不断更改,最后出一个很厚很厚很厚的东西。

无论如何,大家都在为一件好事而努力,这挺好的。

第750章 不生事端

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讨论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最终结果就是在次年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再出一份标准研究报告,继续讨论。

随后,正好接着标准化报告的尾声,轮到张逸夫来做报告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多么的应景啊,施罗德你还要再明显一些么!

张逸夫沉吸一口气,开始自己的报告,既然是特邀报告,肯定要展现一些水平,聊一些干货,不然丢的是中国的脸。

他首先道出了一直以来的比喻,现在的电力自动化的系统,就像一堆杂乱的积木一样,硬把他们贴在了一起,而总线,正是将来有机链接每一块积木之间的桥梁,前面的标准化讨论中也已经说到,合理的通讯标准是重中之重,作为率先采取热控、电气全面自动化,采用全面的现场总线运作的e1,我来聊聊想法和经验,希望能在统一自动化标准的道路上,尽一份力。

张逸夫就这么从很浅的点进来,逐渐深入去谈自己的看法。

报告分为三层。

一是为什么要实现?

二是怎么实现?

三是我们实现到什么程度了。

多数人本来没把中国代表的发言当回事儿,只是看过会议日程,觉得这位中国人是某些家伙强行搬来助威捣乱的,然而越听下去,越觉得深。

不因别的,只是他们没有参与e1评测,对于张逸夫这些天马行空的理念尚且不提,关键是他们已经几乎实现了?获得iec认可了?

这可就真的是领先于世界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