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下吧,十年后水平的自动化系统。

考虑到硬件水平和操作系统门槛,人机交互方面简陋一些,只尽量满足了“清爽”,毕竟现在的微机没有那么多资源给界面和图形来吃,重点必须是快速与实用。

系统启动,e1的大标牌在屏幕上停留片刻,这个过程中最吸引人的还是角落上那个不大的恒电的logo,做成了印章样式的古体字,作为外国人,必定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中国的产品,在这个界面嵌入这样的图形对系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耽误零点几秒的系统启动,但这种厚重感是张逸夫特别要求的,绝不能几个宋体字就糊弄过去。

“很漂亮啊。”比尔随口赞叹道,“论精致,算是三家最好的了。”

他说着翻出了手上的评标表格:“不过这部分不算分数,真希望加上几分。”

“启动时间有些长。”旁边一人看着计时器问道,“平均需要多久?”

“一分钟至一分半。”常江很快答道。

“有这么大偏差?”

“是这样的,现在是全功能启用,需要加载很多东西,所以大概需要1分三十秒,如果关闭部分不常用功能,以及使用方不需要功能的话,最短可以57秒。”常江抬了抬眼镜,充满了自信。

“已经做到这么开放了?”拉尔森又有些惊讶。现在的自动化系统通常比较笨重,毕竟是工业用而非民用,有实力做的公司也不多,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是完全碾压用户体验和扩展性的,对于刚刚温饱的人来说,还没到享受生活的阶段。

常江闻言,略显兴奋地解释道:“不仅可以方便地开启关闭,将来在功能扩展的时候也很方便,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启动时间。”

“扩展性确实在评分之列,我们后面再看。”拉尔森笑道。

正说着,e1主系统成功载入,十几台服务器和工作站开始运作,很快进入了清爽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试验设备上实时采集的基本数据也出现在主界面上,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恒电这次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工作站,分别为工程师、值长和操作员,三者在界面和操作权限上均有一些区别,综合在一起,全面地展示了电厂的实时运行参数。

评委们开始认真考量记录三台工作站上显示的信息。

“数据刷新时间应该小于五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