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院长……”张逸夫尴尬道,“这其实……也算是商业机密了吧?”

“对不起对不起。”胡海涛尴尬道,“我是太着急了,想找一块敲门砖,总觉得你是干部,不是企业家。”

“哈哈。”

“是这样……”胡海涛尴尬道,“实际上我个人也有任务,电科院这边,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尝试成为tc95的国内对口单位。现在提倡与国际接轨,我们需要得到iec的认可。”

“这不难,下午差不多的时候你提出来,我来争取。中国市场这么大,他们应该有同样的诉求。”

“但愿吧。”

下午开会,一开始就提出了行波的事情,由张逸夫向大家介绍共享。

没有t的时代,开会很麻烦啊。张逸夫只得对着自己准备的讲稿,天马行空聊了一通行波计算,大量笔墨集中在效果上,突出行波的好处,至于这一切是怎么实现的,几乎撇开不谈。

这导致听过之后,有专家发出了质疑之声,你们真的是用的行波么?你们真的做成这次突破了么?

没等张逸夫说话,施罗德很快澄清这件事,表明试验的时候自己在场,当时的表现只能用行波来解释。

于是更多的人,像当时的施罗德一样,希望张逸夫分享一些东西。

张逸夫感觉简直是被一群技术流氓盯上了,好不容易研究点东西出来,你们不要这样吧。

这种技术交流性质的会议就是这样,谁都得拿点东西出来,又怕拿多了吃亏。

等等……这好像是标准化会议。

张逸夫及时转移话题,回到了tc95的新标准上来,表示这与中国的新标准有诸多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们胡院长有话说。

胡海涛终于被张逸夫介绍出来,开始长篇阐述中国新标准的立足点和意义所在,国际标准在中国范围内并不具有普适性,希望能在一些环节上提出更高要求,考虑一下中国的应用市场,等等。张逸夫只捡重点和重要的东西翻译,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