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你们曾经参观过的鹿岛电厂就有,其中有两台机组是我们生产的。”福冈咽了口吐沫答道。
张逸夫哼笑一声:“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福冈的表述问题,请说清楚,是‘你’生产的,还是‘你们’生产的,是三菱集团共同生产的,还是三菱电机独立生产的。”
听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意识到了张逸夫抓住的点。
不少人也立刻翻起了手上的材料,确认日本的投标方,确实是三菱电机没错,并非三菱集团。
确实,在多数人眼里三菱是一体的,也没必要分那么清楚,都是一家子。
但从法理上来讲,这差异就大了。
三菱电机的业务技术与生产力单独拿出来,是不可能与三菱集团相提并论的,也不能认为三菱电机的实力就是三菱集团的实力,三菱电机成为了一个孤立的个体。
因为都叫三菱,所以容易混淆,换个比方就明显了,比如说有一个标,投标方是哈尔滨锅炉厂,他虽然是属于哈电集团的,但显然不能认为这个锅炉厂拥有哈电集团的一切能力,他肯定是做锅炉的,没法做发电机。
那么一个疑问就随之而来了,为什么是三菱电机来投这个标,而不是三菱集团呢?
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哈电集团不一定对每件事都有积极性,也许就是哈尔滨锅炉厂才有兴趣,你没法跟集团说,你来投吧,我来做。
相对独立的运营,确实会提高子公司的竞争力,但这同时也难免造成了资源上的分散,世界领先的超临界发电工程的成套采购,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第643章 挖坑难填
“是的,是我们三菱电机独立生产的。”福冈咬牙道,“你这种时候,纠缠这些细节是没有意义的,你们在接受我们投标的时候,已经做过资格评审,现在推翻,言而无信。”
福冈这句反驳的也算坚硬,一方面咬死了,我们三菱电机就是有这个能耐,不需要集团,另一方面反攻,资格评审你们早就做了,当时怎么不聊?现在要扇自己脸么?
“就等你说这句话。”张逸夫冷笑道,“你们送来精心包装弄虚作假的材料,以此通过我们资格评审,我正要跟你聊这一块。”
他说着,打了个手势,让阮湄送上了三菱的送审材料,确定人手一份后才开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