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这会儿都望向张逸夫,看看他的态度。

“别看我,晓菲定吧。”张逸夫笑着摆了摆手,将信任的目光投向向晓菲。

陈常二人都琢磨着张逸夫的意思,之前的项目自始至终向晓菲只是负责执行,真正的重要决策都是张逸夫定的,这次是几个意思?要增加向晓菲的影响力么?

向晓菲自己也有些手足无措:“这个我不懂……”

“没关系,就从经营的角度考虑,该不该做,你定。”

向晓菲求助地望向陈常二人,二人也是冲向晓菲点了点头。

其实这事常江早跟向晓菲聊过,向晓菲拖了下来,想等张逸夫决定,现在决策抛了回来,张逸夫是真打算让她自己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向晓菲也早就想过,既然信任我,我就直说吧。

“我觉得还是不要搞了。”向晓菲提了口气说道,“既然这个产品是电力部下任务要做,而且需要补贴来做,就证明它根本就是没有市场的,或者说市场有限,纯粹是为覆冰多发的电管部门量身定做的产品。先不说补贴多少,做出来后,也仅仅是看那些电管部门的脸色,他们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收益确实有基本的保障,但几年后这次事故淡化过去,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劲头。再者,这个项目是委托给电科院的,咱们参与也就是个合作单位,分成和产品专利有太多麻烦的地方。而且这个产品研发周期应该也不短,听陈总的意思最后要以移动融冰设备的形式体现,这也超出了我们的研发范围,又要扩张团队,一旦融冰车完成,这个团队的人还能研发什么?直流输电么?还有,咱们对微机保护还只挖掘了一点点,变压器、发电机保护也可以搞,直流线路保护还可以搞,搞出这些系列微机保护,队伍也成熟了,电网自动化也可以搞。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在融冰方向投入经历,收益周期长,不明显,任务又重,还是别分心了。”

第615章 膨胀

向晓菲一段陈词过后,陈常二人脸上皆是浮现出惊讶的目光。

虽都是浅显的道理,但说得都十分到位,让人不得不服。

“确实如此。”张逸夫在二人犹豫的时间,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冰灾事故我是现场经历的,如果有想法,早在几个月前我就会提了。这事是交给研究机关去做的,民企不必掺乎,就算掺乎也留给别人掺乎吧,咱们的精力得放在更重要的产品上。”

陈常二人这才点头称是,心道这一幕是不是二人沟通好的。

“在现在的基础上,完善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线路保护,确定线路保护方面无死角,然后开始做变压器和发电机微机保护。”张逸夫一步步说道,“这些市场需求都很大,我们有线路保护的基础,硬件、机箱都是经过考验已经成熟的,只要考虑变压器、发电机的运行及故障特点,按照不同原理做出软件来,试运行成功马上申请评审鉴定,这个周期比线路保护研发可以省很多,具体的方案早些时候我已经给晓菲了,你们歇过来以后就可以逐步跟上。”

“才刚开始啊,系列产品啊。”常江感叹道,“原来以为华长青那边会是个竞争对手,结果这么久了他什么都没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