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经历过几次实际线路故障的考验后,在华东的试运行已经可以宣布圆满结束,通常一两年的试运行在这边半年就够了,实在不用再试了。成果汇报给电机工程学会,继保专委会再次开会进行评审和鉴定,这次是正式的完美评估,把结果送到了部里。

部里对于这个产品也早已饥渴难耐,在秦勇与黄正辉的业务范畴内一路顺风,七月初就下文给各局通报情况,鼓励大力推广。

更饥渴的,无疑是吴玲玲了,华北局领导更迭局势混乱,她负责的岌岌可危的继保专业已经饥渴太久了,她第一个响应了部里精神,并且书写文件希望华北局首先采用,这次的文件通过速度必然与巴干时期大相径庭,一路火箭签字,恨不得当天就叫恒电的人来谈。

七月中旬,微机线路保护的第一笔买卖敲定。

80台继保装置以将近二十万元的单价引入华北电网。

向晓菲这次是真傻了,前前后后几乎也投了这么多钱就去,一单就能捞回?

关键是这玩意儿生产起来没省煤器那么麻烦,体积相当于省煤器的几百分之一,80台,只要材料设备到位了,软硬件组装调试完毕出厂也比省煤器生产周期短得多。

她也开始尝到了利用高科技赚钱的甜头,省煤器玩儿了命的也就那样了,那技术早就保不住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搞,表示这玩意儿是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跟你们恒电的专利没关系,利润自然也就越来越薄。

而微机保护赚钱的速度,向晓菲根本不敢去算。

几年的积累与努力,终于在这一年,开始全面开花。

第614章 庆功

一场小规模的庆功宴理所应当地举行,张逸夫与向晓菲宴请从华东归来不久的陈延睿与常江二人,这二位功绩斐然,可谓是微机保护上马的最大功臣。

陈常二人也都是学院出身,其实在他们眼里,搞研究发明应该是一个熬人且漫长的过程,用十年磨一剑来说都不为过。但这个项目,他们反而觉得还没怎么吃苦,微机保护就出来了,就成功了,张逸夫早就铺好了路,他们只是走过去而已。

站在学术立场上,这其实并不值得开心,因为关键技术难点的攻克好像并非出自自己的想法,但对这二位而言,却正需要这些,陈延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有限的时间内恐难有作为,最后能做成一些事,也算聊以慰藉,常江则对学术的兴趣有限,更希望功成名就,恒电给了他这个机会。

在张逸夫看不到的地方,国内的学术圈子,继保圈子,这二位已经是绝对的明星级人物。只因微机保护这东西的价值实在太大,外行不会觉得有什么,内行却足够清楚这东西的意义和利润,发电厂、变电站有大量传统保护装置亟待更新换代,从华北局一出手就更换40条线路(线路两端各一台)的保护就可以看出需求有多么饥渴。只要装置做得好,就是一本万利,20万一台这是什么概念?即便是20版的文天明也需要小二十年的功夫才能攒出来,而其成本,已经被恒电控制在三万以里,卖的就是装置,就是产权。

不得不说,国内微机保护兴起之初,暴利得确实无法想象,尤其是在独一份的情况下,定价只要比进口产品低一些就足够了。未来的十几二十年中,虽然通货膨胀很严重,文天明的工资还会涨几倍甚至几十倍,微机保护却因技术普及而逐渐降价,最终稳定在10万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