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根据线路周边环境重新核算覆冰强度,加强杆塔承重能力,改善绝缘子伞形结构,布置方式,提高设备设计标准。
二是加强巡查与预警预控措施,按地区配备移动融冰装置,尤其是在不容易出现覆冰的地区,雨雪天气最需要提高安全意识。
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相互协作的预警机制。
四是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结构稳定性,抗灾性,杜绝再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瘫痪。
就安全管理方面,也展开了系统性大梳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旧版安规有些跟不上形势,外加这几年在各类事故中,也积累了不少教训和经验,新的举措与规范很快也会整理完毕。
这些工作张逸夫都没有参与,现在的他已经犯不上什么都干了。
冰融雪化,春风沐来,没人想到,整个事件受影响最大的地方,竟然是华北局。
巴干彻底无腿可抱,尽管事后东奔西跑,想找到一根稻草,但在黄正辉态度明确,他自己言论彻底曝光的情况下,没人给他开门,连个门缝都没有。
他的老战友庞八一更痛快一些,调到了西疆局去当一把手,他本可以寻求关系,不如直接调到其它单位,但这个级别的干部,这个专业范围,还真没找到单位愿意接,要说三溪,其实也缺人,但那种差事轮不到他。
一介基建铁腕,在领导更迭中就这么乘着火车去了西部,当然他是独身去的,妻子儿女依然在京,他待遇其实不差,就是工作任务艰巨一些,油水少一些,危险多一些……
如果说对于庞八一的安置还留有一线,只是不让他在眼前晃悠,那么对巴干的安排就狠太多了,可以说片甲不留,干部降职这种非常罕有的待遇出现在他身上,即便他对此早有准备,并且频繁走动,希望能回内蒙局养老,但组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也许是为了给张逸夫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那位老革命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良知一个交代,给世间沧桑一个交代,巴干最终不得不去蓟京局报到。
他本身是可以考虑脱离组织的,这么多年的积累,好歹可以去个民企做点事混一混,那些退休的干部都有这么干的不是?可现下这年景,没半个企业敢碰他,一是他离开组织的原因不光彩,二是他除了政客那一套什么都不能干,从前他的那些人际资源和经验,现在都成了负的。
另一条路,几十年了,财也捞了不少吧?这辈子花总够了吧?
可他不敢,不敢花,不敢拿,不敢显,他就算有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也只有抱着睡觉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