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有兴趣的,你举出一个人。”

“……”博哥又沉思片刻,呆呆望着张逸夫,“太大的干部,恐怕也没法干这事儿,就算辞职,摇身一变,组织也不会让他干,影响太恶劣了。”

“所以呢。”

“逸夫,这……这事儿还是太大了,说老实话,我觉得你也悬。”博哥伸出一根手指头,“100亿啊……就算有了100亿,多久能做成?什么时候有政策?政府方面会支持么?你说你要在蓟京市中心开个大商场,我都信,这个,比那个难太多了,不仅是技术性问题,关键这是国家的买卖啊!”

“那我问你,比如要建这个大坝,国家要投资,这算国家的产业,然后国家赚钱了,这钱,能落到国家口袋里么?”

“……”博哥一阵唏嘘。

国家财政硬收入永远是税收这一块儿,投资给任何行业自然是不可能全部收回的,不如花900亿建三溪,三溪集团盈利后,不可能还国家900亿,能做的就是正规上税,虽然美其名曰有“上缴部分利润”这一项,但一般财报下来,这部分塞牙缝的面子钱实在是骗自己,业绩上报喜不报忧,财务上哭穷不露富,一直是所有国企的不二法则。

这就相当于国家花了900亿,创造了一个效益不错的企业。

换个角度看,如果是民资做呢?

国家只需要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民资自己想办法搞900亿,投产盈利后,一样上缴那么多税,民企的经营效益无疑更高,财报指定会比国企好看。

无疑,这也是各行各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要点,从前是我养你们,你们还不好好干,改革后好说了,谁干的好谁来干,自己想办法干。

目光回到眼前的水电站设想,民资来做,为国家省下了100亿,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虽然进不了国家口袋,但有gd啊。”博哥忽然想起了什么,“成绩单漂亮。”

“民企也有啊!”

“呵呵,事实没你说的这么理想吧。”博哥依然不肯全盘接受,“要真跟你说的似的,全都市场化,民资搞,现在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国企?再说了,全民营的,领导也不好管了啊!”

“博哥,这话题聊下去就没完了。”张逸夫进一步说道,“咱们就谈这里的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