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转让只是张逸夫买大白菜式的一刀砍策略,他自己都知道这样做可能性不大,所以一开始就把它作为谈判的筹码,需要适当加入经济利益来落实这件事。
商讨之中,张逸夫提出了一种更为效率且合理的方案。
与大张旗鼓搞引进不同,咱们这次暗度陈仓地搞,当然这套方法并不是他原创的,实际上他聊的就是将来三溪的玩儿法。
北漠分四期,一期两台,这是板儿上钉钉的,那么流程上可以这样,其中一期、二期的机组由国外厂商提供,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已经展开合作,中方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外方开始指导中方的研究机构与厂家,待到三期之时,上的就不是外国厂商的设备了,而是双方合作制造出来的机组,最后四期,则要上马纯国产机组。
这是一段近十年的合作,我们承认技术差距,并甘愿为这个差距付钱,但钱要付得值得,首先你背着我跑,然后你拽着我跑,最后甩开你的手,我要自己跑!
第518章 靠谱儿
这套方案的优质之处,首先就是引进研发生产两不误,由技术先进的外国厂商背着你,抱着你跑,领导想要的成绩有,长线的研发也不缺,同时基本不耽误北漠工程。
其次就是以战炼兵,直接就真刀真枪的干,根据合同的要求,也牵着外国厂商通力合作,避免拿了钱后就有一搭无一搭。
最后一通百通,十年磨一剑,北漠也许确实是一个耗资巨大,好大喜功,砸钱砸出来的电厂,但砸过之后,我们自己也有了种子,孕育出了新的萌芽,有苗不愁长,大丰收指日可待。
这套方案没人能找出半点反驳的地方,他保全了电力部的利益,又满足了引进技术生产方的需求,时效快,操作空间大,流程合理,皆大欢喜。
同时,这么全套摆在面前,计委与国务院在审批拨款上面也会充满了空间,资本家跟着利益走,超临界技术又不是核技术,利润够了就可以出手,在这之前,他们互相之间已经出手过很多次了。
照着这个思路,大家的思维也都打开,开始畅谈中间的操作细节,如何指导,指导到什么地步,计划时间节点等等。
一堆人脑洞大开,讨论得火热,不知不觉已过子时,浑然没有困倦也没有饥饿,倒是茶舍的老板盯不住了,进来表示要打烊了。
面对这个,迟大庆愤然起身,现场签了一张千元的支票给老板。
“这个够不够?”
老板木了,小店一个礼拜流水也就这么多了,他又打量了一圈,也感受到了地下党开会的氛围,不解道:“够是够……只是小店势小,几位到底在讨论什么啊?小店怕担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