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有说有笑,40分钟左右的车程,车子驶入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北窑”地区,实际意义上的国贸地区。现下的国贸商圈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除了极少数能看的建筑物以外,多是破破烂烂的矮楼,比之中关村不遑多让,而就在那片看似凄惨的区域中,竟还藏着一大片工厂用地。

宋小妮跟看门大爷打过招呼后,铁门大开,车子就此驶入了空旷的厂区,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偏偏就存在着这么一片近乎足球场大小的空场,地上尽是黄土,这让张逸夫实在是看着心疼。

三人下车后,这才望向四周,逐一参观。

首先进的是库房,总共有四大座,约莫十几米高的大建筑,和外面的空场一对比,张逸夫不禁感觉到更大的空旷,这该是一个足够开个人演唱会的地方,光开个灯都要一分钟才能从头亮到尾,如今只随随便便堆着一些管道、电厂辅机一类的东西,仅仅填上了库房不到110的空间,而宋小妮也没打算再带张逸夫和向晓菲去其它库房,那里怕是踩一脚能出一斤灰。

“这样的库房有四个?”张逸夫说这话的时候,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回音。

“嗯,但另外三个都是空着的,就别去了。”宋小妮无奈答道。

向晓菲尴尬道:“妮儿啊,我看这个库房也基本是闲置的吧?”

“别点破么,好歹有点东西。”宋小妮尴尬一笑,继而说道:“几年前,这里本来是满着的,那会儿效益不错,经常有老师傅提那会儿有多忙。”

“那怎么就不行了?”向晓菲顺势问道。

“政策呗。”张逸夫帮宋小妮答了上来,“计划经济,大多数厂子的产品,都是组织给你指定销售渠道的,组织一旦不管你了,你就傻了。”

当然,类似于二修厂这样的落魄工厂还有很多,落魄的原因也绝不止政策那么简单,也许是产品质量不过关,也许是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力极强的民营企业,但那都是其他行业的事情,电力圈子一直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厂子倒,九成只有可能是政策原因。

“逸夫哥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啊。”宋小妮跟着解释道,“后来蓟京地区就不再兴建电厂了,主要的项目都到了冀省那边,现在蓟京的电厂总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主要的修造资源也都集中到了总厂,连带我们的主营项目也被那边抢走了,就算是找人找关系销售产品,也没人可找。”

“这个过程中厂长不争取保住一些么?”张逸夫疑惑问道,“二修厂原先的主营是什么?”

“管道制造和加工配置。”

“就这么被抢走了?厂长没努力一下?”

“我们厂长……嗨……”宋小妮只摆了摆手,小声道,“就顾着跟局里领导搞关系了,厂里的事根本不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