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赶紧摇了摇头,老段都不敢接,自己更没这水平了。
那么只可能是一个人了。
全场的目光惊讶地望向张逸夫,难以想象,这个小伙子是怎么总结出这篇几十页的报告的。
穆志恒也是神色一亮,张逸夫的技术功底他自然知道,可终究是年轻人,进系统无非半年有余时间,可经验上的积累与理解竟能进步如此之快!看来他绝非是个死读书的人,资质与视野同样是出类拔萃。
穆志恒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冲张逸夫那边问道:“小张,你多久写出来的。”
“这是在降煤耗过程中随时总结的,从列计划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文献,算是随笔吧,不敢说每个观点都确凿正确,只是抛砖引玉,共同讨论。”张逸夫一面信口开河,一面谦虚谨慎,“主要还是中间回了几趟趟学校,去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文献,包括外文的,段总说都是我写的,我也不敢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前辈专家们的经验,我有所借鉴。”
“我反正是看不出来有借鉴,都是白话总结。”穆志恒立刻转向周围人,“诸位有不少是带硕士生,博士生的,这篇报告比之那些一年时间酝酿出来的论文如何?”
第190章 做绝
“穆部长,这真的不敢比了。”一位年轻些的领导笑道,“要是以这个报告为标准,今年全国也出不了几个硕士了。”
“是啊,这材料跟论文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没那么多学术上的探讨,没那么多虚数和虚话虚图表,都是实打实的知识,实打实的经验,必须在电厂工作过才能得出来的经验,要让研究生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怕是先要到电厂实习个三四年了。”
“三四年,搞不好七八年吧?”
众人闻言皆是一阵笑,会议气氛也瞬间松弛下来。
此时此刻,不管是穆志恒还是赵文远,都再次觉得自己还是低估张逸夫了,他的学习能力才是真的可怕的,用半年时间积累总结,汇成这篇结晶,这能力可绝非常人能办到,这是读了多少年书都无法拥有的能力。
不说材料的启发性,单是如此之长的篇幅内,如此之精的专业领域内,在不借助专家教授指导下,能做到没有一丝谬误,就已远远超越了这个年龄层的水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穆志恒与赵文远的赞赏中,会场内几个人的内心也产生着微妙的变化。
除了头上没有官帽之外,张逸夫的一切几乎都是碾压众生的,做个夸张的比喻,如果穆志恒面对张逸夫和欧炜同时落水了,九成九会去救张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