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文天明和张逸夫把材料发到了每一位领导手上,张逸夫也坐在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正座儿上,冲老牛点了点头。
牛大猛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把汗,还好赶上了,不然邱凌能把电厂的人丢到姥姥家。
当人犯了第一个错误后,为了遮掩,就会开始不断地犯错误,硬拉邱凌上阵,无疑是牛大猛犯的一个很愚蠢的错误,在他的智商、经验条件下不该犯的错误,直接惹到了部长的错误。
而现在,终于有些拨云见日的感觉了,牛大猛希望自己先前的抉择是正确的。
随后的十几分钟,尽是翻页的声音,全场没有一丝言语。
这份材料首先讲述了配煤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冀北用煤现状,详细比较各种方案后选取1:4的比例。然后还对其它规格型号的锅炉、煤种的配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由浅入深,从冀北的例子开始向全国徐徐铺开,有关节能的措施也不再仅仅是冀北电厂做过的这有限几种。
一份不亚于十年后权威机构学术论文的报告,就这么突然惊现在了领导们面前,不夸张的说,如果贯彻实施的话,这份报告让基层节能经验技巧进步了五年,这还无关设备更新,仅就现有设备而言。
在将来的改制后,各个发电集团自负盈亏,自然会在节能降耗上下大文章,而此时的材料中,有不少都是在那种情况下,多年总结而来的智慧结晶,这已经不仅仅是冀北电厂的经验了,是浓缩了全国经验的真知灼见。
这种东西,本应在更关键的时候,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但张逸夫如果现在不做点什么,也许根本就看不到它发挥作用了。
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如此的聚精会神,甚至是段有为,看着这份从未听说过的材料都是惊叹连连,手不释卷。
理性已经无法解释这件事了,他总劝说张逸夫踏踏实实多积累经验,怎么这份报告中那深厚的,提炼出来的东西能如此之厚重?
在段有为心中,张逸夫已经成为了一座宝库,谁知道他到底还藏了多少东西?
而牛大猛,虽然对技术钻研的不深,但干了这么多年,总能懂个囫囵,再看着其他领导们的表情,他这才感到了一阵后怕。
张逸夫这个怪物,到了哪里都可以发光的,不管是电厂还是供电局,不管是调度局还是信息司……欧炜这种人,在他面前根本什么都不是……
论眼睛毒,还是部长高明,还是华长青高明,还是赵文远高明,第一眼就相中了张逸夫。而牛大猛虽然看准了,但判断力还是差了一些,低估了一些,或许是距离太近,让牛大猛已经麻木了,让他已经对张逸夫的才华见怪不怪,只当他是个有血有肉懂得钻营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