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的电力报,跟电力部还在一个院办公,近水楼台先得月,对部里时事的掌握倒也清晰。一聊之下,张逸夫才了解到,华长青已经成为了这段时间在部里最红的人,或者说是最风口浪尖的人。在解决了九滩的事情后,他开始大举推进电厂自动化,同时联络了美国的两家软件厂商,准备一口气多搞几个自动化试点,他手下的专项工作组也聚集了二十余人,事情顺利的话,眼看就要成立信息与自动化司。
而民间对于华长青的看法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人认为他太狂,步伐太快了,不能因为一个自动化,乱了组织的固有节奏;令一类人认为他把老美的效率带了回来,虽然细节上还有待商榷,但至少是个能干事的人。
不得不说,这种事还就得华长青这号人来做,一方面他跟美国的厂商本就有联络,联系方便,另一方面他懂,又懂电力系统,又懂软件,又是中国人,想必正是因为如此,部里领导才肯委以重权和信任吧,毕竟挑不出别人干这活儿了。
第160章 结账走人
至于近期最大的倒霉蛋,恐怕非苗德林莫属了,临时代任了一个月厂长后,被发配到了市局,当个副手,丰州电厂很牛,但丰州市局就太一般了,当个副手安置,估计是要在那里养老了。
“安全第一啊……”牛大猛感叹道,“干咱们这行的,出一次事,就够栽一辈子的了。”
“是是,这方面我们也很理解,电厂的同志不易。”龚宏志抿了口酒叹道,“但苗德林真的不冤。本来是ec设备的问题,他非画蛇添足,枉为小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被抖落出来,在部里的领导面前耍手段,不是找死呢么。”
年轻的记者闻言笑道:“总编,要说这事儿,也幸亏苗德林杀出来把罪顶了,不然倒霉的就是生产司了。”
按理说年轻人不该说这么敏感的话的,但报社终究不是业务部门,相对聊起天来没那么多顾忌,外加现在是八卦时间,不出点干货大家也难受。
“有点这个感觉。”龚宏志放下杯子,抿了抿嘴,“事故肯定是要追个主责出来的,这次最后证明是ec的设备问题,主张引进的生产司也免不了惹麻烦上身,幸亏有苗德林把重罪都顶了,后来生产司也算反应快,第一时间上报要停止与ec的合作,将这事圆了过去。”
可怜的老苗啊。
张逸夫暗自叹道,上面的人,不管是欧炜还是谁,各显神通都混了过去,唯独他,篓子捅大了,既然兜不住,那就把屎盆子都扣给你吧。
“不过这次的事情,说到底,也是好事。”年轻记者又说道,“通过这事,部里对进口设备的态度也产生变化了,外加最近的国家政策,也许很快就会大力支持国产。”
“这结果就没人知道喽。”龚宏志一叹,举杯邀酒,这话题也就在此结束。
当历史与机遇摆在人面前,人却无能为力的时候,通常十分痛苦。
现在的张逸夫就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