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原计划,黄公覆向前,我为援后,你守大营。”曹操不急不缓站起身来,戴上头盔从容而道。“见不到我,公孙文琪必然生疑!最后一步了,不能再出差池。”
曹仁无话可说,曹操径直披挂出营。
或许是事出巧合,四更时分,两支各三万余,且先锋都是伪作燕军的曹军主力大军几乎是同时开始了全军向北。
时值月末,星繁月无,北风乍起。
一夜急行军。待到中午时分,作为前锋的乐进伪作燕军一路顺畅,可能是天气晴朗的缘故,居然在一处坡地上遥遥见到了内黄城外那方圆数十里的河北著名大泽黄泽!
而此时,同样是作为前锋的黄盖却是已经到达了方圆十余里的乌巢泽畔!
不过,和乐进的振奋不同,黄公覆却是浑身冰冷,因为沿着乌巢东面,辛苦渡过济水的他,来到说好的战场之后,却根本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一车一马……连伏兵都没有一个!
“回头!”黄盖当机立断。“向后!”
……
“羽攻徐州,尝为刘备发矢所中,贯其肩膀,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时华佗在徐,使观之,乃曰:‘矢镞有异物,裹于骨肉之间,当施麻沸散,破臂作创,剖肌清洗,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请佗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世说新语》·豪爽篇
第二十四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续)
话说,时间来到九月最后一天的时候,经过近半年的战事煎灼,尤其是在徐州失利以后,中原联军内部稍微还有些心气的高层普遍性都已经有了某种破釜沉舟的觉悟。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再没有赌上一切的觉悟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孙策率七军偷袭邺城就是这么一种产物。
实际上,这次行动,曹操是跟身后荀彧、刘备透过气的,没有直接讲述具体作战计划,但此时这种决绝的态度却毫无疑问得到了后二者的鼎力支持……否则,行动未必能成行。
然而,态度归态度,决绝归决绝,问题在于,即便是有些人已经有了赴死的觉悟,也照样会陷入到绝望之中——譬如来到乌巢泽北面,见到此地空无一人的黄盖。
平心而论,黄公覆的这个诈降之策其实是极度巧妙地,因为他此番真正战略目的并不是追求歼敌,更不是取得公孙珣的信任,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公孙珣是否看破他是诈降……他的目的在于取得公孙珣的注意力,从而给中原联军真正的杀招,也就是黄盖并不知情,但此时已经到黄河北岸的孙策七军尽量争取时间,遮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