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下邳一战既然爆发,那无论结果如何,力量不足的刘备且不提,手上依旧握有巨大军事力量的曹操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如果关羽突袭失败,东线燕军遭遇重创,则无疑是开战以来中原联军的最佳反击时机;
而如果关羽突袭下邳成功,则意味着中原联军的防线再度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大到曹孟德很可能根本堵不住的地步……那么这种情况下,其人更要孤注一掷!
再考虑到双方交战近半载,军中疲惫之态也都有了一些;各自身后的后勤压力也因为这次青徐秋收大面积减产而瞬间陡增……那么真要是被对方得手,说不得真有可能出天大的岔子。
于是乎,现在问题在于,曹操如果孤注一掷,或者说发动反击,那么他将会从何处反击?
是主战场官渡及其左近的汴水防线吗?
还是注定会出现大波折的东线一带?
又或者是一直处于某种静坐战姿态的颍川、南阳等西线一带?
自东海到汉中,战线绵延千里不止,哪里是一时半会能说清的,但偏偏就得搞清楚!不搞清楚,是要死人的,而搞清楚了,此战说不得便能直接做个了断。
“应该不是青徐。”
不知道过了多久,坐在榻上的公孙珣闭着眼睛,将手拂过榻前羊皮所制的地图一角,忽然开口。
“主公所言不错。”贾诩即刻肯定。“亦或是说,如果是青徐的话,其实并不足以改变局势,而不足以改变局势的谋划,不管成败,其实是无用的。”
荀攸也缓缓颔首。
这个道理还是很直接的……如此局势之下,曹操一旦发动突袭,必然是以致胜或者逼迫停战为目标的,否则便毫无意义,也没有讨论的必要。而既然是这种战略上的反击,那么其人的目标一定要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或者是军事层面上的,或者是政治层面上的那种,或者二者兼有。
实际上,从官渡早有准备的大营来看,从之前曹操依次果断放弃濮水、汴水以北土地来看,对面那位曹司空应该很早就对此战有所谋划。而既然是很早便开始的谋划,便更加可以确定对方可能发动的突袭一定是所求甚大。
“也应该不是南阳方面。”既然打破了沉默,公孙珣便继续闭着眼睛认真分析了下去,或者说他必须得做出判断。“若从南阳发动,往关中而去,事成固然足以反覆大局,但又怎么可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