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页

覆汉[校对版] 榴弹怕水 2124 字 2022-10-23

至于城中公孙珣故吏、心腹,纷纷聚集卫将军府不提,另一边刘虞在与杨彪、黄琬、王允、赵谦等人商议后,再度亲自登门,恳请公孙珣翌日登未央宫,一来往尚书台主理朝政,二来请他当面与天子一晤,好教导天子。

公孙珣闭门不纳,只让执勤义从王凌出去回复了一句话——卫将军不敢入宫,自今日起,万事天子与诸君自为之,不要耽误他征伐蜀地。

刘虞几乎绝望。

……

“建安五年,天子束发,立美人,私加侍中、侍郎,欲与太祖相抗也。太祖自引万骑自邺下至长安,百官震怖,有琐琐者暗送信至,曰:‘君之功绩,可加九锡。’太祖于道中阅而笑之,乃顾左右曰:‘若天下毕,四海一,虽加十锡何妨?大丈夫焉求九锡?’左右皆不敢答。”——《新燕书》·卷二·太祖武皇帝本纪

第九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

刘虞的绝望并非只是来源于公孙珣的跋扈与敌意,更是来自于拥汉派内部的复杂派系……有些东西,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连刘虞这个名义上的拥汉派领袖自己都说不清楚。

在这方面,刘伯安唯一确定的是,在长安这个特殊的地方,汉室四百年威德而形成的所谓拥汉派力量,其实远超表面想象,其中激进者也不乏其人。而此番卫将军重返长安,刘伯安那番请公孙珣为大将军,以其女为皇后的应对,其实已经是迫不得已的一次尝试了。

为什么会如此?

说起来很有意思,汉室威德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很玄乎的一个玩意,当桓帝兴起党锢,尽失士人之心;灵帝战后加赋,失信于全天下;还有董卓将洛阳弄成白地……彼时这玩意似乎是不存在的,不然何至于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呢?又何至于一开始就会发生那些事情呢?

但是,真的等到一个确乎的、肉眼可见的人或组织出现,而且彼辈似乎还确实有能力将这个持续了四百年,将政治制度、民俗文化、国界地理等等一切铭刻到天下人心中的庞然大物覆而盖之、取而代之的时候,所有人又都畏惧甚至惊恐了起来。

而且大部分人,包括之前参与过对抗、攻击、肢解这个庞然大物的人,都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有那个道德义务阻止这一切。

其中,有与汉室牵扯不休的公族权贵之家,有饱读诗书相信儒家忠君思想的传统士大夫,甚至刘备和曹操,哪怕他们心里明白,等自己成为天下至强之后,一定也会对取汉室而代之有这么一点想法,可此时却也是真的对拯救汉室有一种使命感。

这不玄幻,也不虚伪。

因为古今中外,这种情绪都是广泛存在的,眼下的匡扶汉室也好,后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乃至于反清复明,还有罗马永存,波斯万岁等等,这些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大面积存在的遗老遗少确实代表了相当程度的人心所向。

实际上,这种对旧政权怀念情绪的广泛存在,甚至达到了一种可以在心理学上被定义的程度,心理学上对王朝更迭中人们多数从道德上认可旧王朝的现象是有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