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页

就在当天下午,王宝玉便组织召开了领导办公会,研究集资盖楼的事情。

大家听到了这件事儿,个个喜上眉梢,乐得合不拢嘴,要知道,这才是干部们真正的福利。

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个下午,王宝玉终于理出了些头绪,教育局原来有一块地皮,就是老专家宋育才他们的那几栋楼,是计划经济的下的产物,地段还算可以,就是楼房质量一般,加上年久失修,现在就快要成了危楼。

大家认为,可以在那块地方重新翻盖,楼层可以更高一些,这样的话,地皮的钱就能省下。王宝玉赞同这个观点,毕竟三百万,连买一块像样的地皮都不够。

既然有了地皮,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首先是去设计部门,进行楼房的规划设计,拿出图纸来,去找规划局审批。规划局审批完毕,再找建设局申请开工建设,楼房盖起来,最后是房产局发放房屋所有权的相关证件。

当然,盖楼也是需要钱的,那就需要银行,可以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再用卖房子的钱去还银行的贷款。

既然是集资盖房,那就是说,大家想住进去,还是要花钱买房的,不过,自己盖楼可以大量节省费用,房屋每平米的均价会变得很低,算下来也就是市场价格的一半而已,能够买到这种廉价房,实际上还赚了大便宜。

商量的结果是大伙一致同意此事,还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当天就交钱动工。一向懒惰的孟耀辉主动提出,他去跑相关手续,马晓丽则表示,房屋的预定工作,她马上着手办理。

一时间,教育局全局上下群情激动,通过口口相传,很快就人人皆知。马晓丽刚回到办公室,前来报名的人就挤得水泄不通。

王宝玉定下死规则,首先要照顾老一辈的教育专家和离退休干部职工,楼层先可着他们挑,以示对教育工作者的前辈们的感激之情。其次才是在职职工,但每人只许购买一套,不能多占。

这件事儿,让王宝玉的声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大家开始觉得,王宝玉是个办实事的好局长,连那些本对他有情绪的干部,也开始改变了以前的印象。

由于小月还没走,王宝玉跟李可人打了声招呼,下班后,又来了夏一达的住处。夏一达一听说王宝玉搞了集资建房,气得直跺脚,早知道这样,她就不走了,怎么也要先混套房子再说。

“王宝玉,你是不是故意的,我刚离开教育局,你就要盖房子。”

“这也是突发奇想,我怎么可能是针对你呢?”王宝玉笑嘻嘻的劝说着。

“不行,我好歹也算在教育局呆过,你就按离退休职工待遇分我一套,哪怕最后挑也行。”夏一达真有些着急了,要知道现在房价蹭蹭的长,赚的不够花的,这机会可遇不可求。

“你买啥房子,将来结婚都是男方操办。”王宝玉嘿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