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海看完文章后,也有一种迫切想要把文章发表出去的冲动,但是多年的政府工作是他在冲动后迅速的冷却了下来,他马上想到了发表这篇文章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将来华夏国的发展真的如文章所说,迈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那么自己的政治前途必将也要买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相反如果华夏国的发展保守派占了上风的话,那么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至此而止了。

张正海思量良久,结合李伉在交给他文章是给他分析的目前国内的政治形势,将来改革开放不如快车道的似乎已成定局,再想想目前自己在乡里的处境,即使没有这篇文章,如果将来保守派占了上风的话,自己的政治生涯差不多也就到头了。反之,如果改革派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么这篇文章将成为自己政治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到这里,他也就不再犹豫了,他首先把李伉给他的文章誊写了一遍,对其中一些地方作了简单修改,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拿着这篇文章来到了商阳日报社找上了自己的老同学商阳日报社的主编段玉正。

段玉正对于张正海的到来感到十分的意外和惊喜,两人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上学期间两人关系非常好。毕业后,张正海从政,而段玉正则分配到了商阳日报社,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商阳日报社的时政评论版的主编,经常以笔名语正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市政杂评,在商阳市的文人界也是鼎鼎大名。

张正海把来意给段玉正说了,然后把那篇文章交给了段玉正。段玉正最初以为是一篇普通的时政评论文章,于是笑着接过文章看了起来。但是他看了未到一般,就已经惊得头上冒了冷汗。

“老同学,你知道这篇文章要是发表的话,意味着什么吗?”段玉正严肃的看着自己的老同学问道。

“知道,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家卖红薯了。”张正海故作轻松道。

“老同学,你胆子真大呀,在目前这个敏感的时期,你一个小小的乡长发表这样的文章,你真是……”段玉正一时找不出准确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这个老同学了。

“老同学,我也是无奈啊。”张正海早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于是苦笑着把自己目前的处境和想法说了一遍。

“这样吧,我尽量给你发,你要知道,时政版的发表的文章是先要经过市里的有关领导审阅的,我也做不了主。”段玉正说道。

“那好吧,谢谢老同学,中午找个地方一起吃顿饭,咱们好久没有聚过了。”张正海说道。

“好啊。”段玉正欣然道。

……

段玉正在目送张正海开车离开后,回到报社,吩咐社里的打字员把文章打印出来,然后他拿着直接去了市政府。

段玉正没有去找主管日报社的副市长张连玉,而是直接来到了市长办公室,因为事前林卫东曾经对他说过,有些重要的稿件可以直接来找他。前段时间段玉正发表了那篇林卫东要求发的评论后,他已经被人打上了林卫东的标签,对于自己的大老板的话当然是言听计从,而打着韩义成标签的张连玉渐渐的被架空了。

“这篇文章你先放我这里吧,我考虑考虑。”林卫东放下手里的文章,对段玉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