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林耀华也知朝阳农人富裕,但出身农家的他,对粮食的珍惜几乎刻入骨髓,依然感到无比痛心。

孙功成见劝不住,皱眉道:“耀华,你现在可不是一个农人,数万人的安全都维系你手,可不能因小失大,乱了阵脚。”

林耀华一怔,倏然惊醒,对孙功成感激道:“谢谢你,功成,我差点就忘了自己的身份,误了大事。”

童师兄离开朝阳去舟山议事,委任自己暂时负责管理朝阳各处。

这三天连下暴雨,自己一心扑在农田防涝上,对港口,造船厂,煤场,焦煤厂,炼铁厂竟然毫不关心,实在失职。

诚如孙功成所言,粮食对于现在的朝阳来说,并不是第一位,造船厂,煤场和焦煤厂、炼铁厂才真正重要。

“走,我们去造船厂看看。”林耀华从谏如流,招呼身后几名师弟,一起往船厂行去。

花了一天时间,把几个重要厂区走了一遍,发现防雨措施执行的极好,虽遇如此暴雨,亦没有出现什么损失,只是暂时停工罢了。

回到朝阳镇,镇区排水设计的极好,虽沟渠水满,但排泄极快,路面基本不积水,路上行人虽匆忙,却依然安详,没有出现恐慌情况。

回到南海堂,天色已黑,林耀华换了干爽衣裳,自有杂工弟子奉上热饭热汤,林耀华招呼师兄弟们用餐,刚一坐下,环视一圈,问道:“清池呢?”

一直值守南海堂的郭三水道:“清池去巡查库房粮仓了,也快回来了。”

林耀华点点头,道:“大家先吃吧,我让厨房再给清池准备一份。”

众人也不客气,埋头吃饭,还没吃完,就见谢清池浑身湿透进了院子,远远招手打了个招呼,去后院换衣服,来到餐厅时,众人已吃完,林耀华等人在旁边喝茶,等候谢清池。

饭罢,谢清池向林耀华汇报:“各库房都没事,就是粮仓的谷子有些潮了,雨停后要再晒一次,就是不知这雨会下几天,何时放晴。”

“气候所那边怎么说?”林耀华问道。

初来琉球,掌门即要求详细记录当地气候情况,故成立了气候所,派了两个弟子专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