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是不亚于海商的巨富群体,一个个富可敌国。
作为垄断资源,盐商的收入进项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大明对盐业本来管理的很严,靠出售盐引来控制上游资源。
盐引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每个盐商能够分配到的盐量便是一定的。
但到了明中后期,盐引制度废弛,私盐遍地都是。
尤其是沿海诸省,到处是晾晒私盐的。
官府基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拿了孝敬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这却严重的损害了朝廷的利益。
崇祯年间一年的盐税竟然只能收到几十万两,这是何等的可笑!
即便保守估计,盐税也应该收到一年几百万两。这些盐商真是把朝廷当傻子呢!
朱慈烺可不愿意做这个傻子!
既然开中法已经废弛,那么便要想出一个新的办法来。
朱慈烺的初步设想是成立皇明贸易商会之类的机构,作为管理盐业的唯一责任部门。
这种机构既不是朝廷部门,也不是民间商会,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机构。
当然,此机构是直接对朝廷、对天子负责的。
这相当于在这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准入门槛。以前这个门槛是盐引,现在便是会员身份。
而加入此机构必须缴纳一笔数额巨大的保证金,定期接受监管缴纳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