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朝廷便成了瞎子聋子,毫无动员能力可言。
朱慈烺想要恢复里甲制,不光是为了让里长甲首帮忙办夜校,更是为了国家动员力的长远考虑。
毕竟国与国之间打仗打到最后比拼的是动员力,一个没有动员力的国家仅靠精兵策略是不可能取胜的。
朱慈烺将自己的想法向文安之简述之后,文安之沉思片刻恭敬道:“陛下圣明,里甲制实乃大明固本之国策。然自万历年间以来趋于废弛,要想恢复并不容易,但必须去做。”
文安之并不直接负责这块的工作,故而也只能给出一些个人建议。还得朱慈烺乾纲独断,将具体的工作分配下去,协调户部、工部等部门,将里甲制度恢复起来。
任何制度都有他的利弊。就拿里甲制来说,在明中前期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使命的。其后期的崩坏废弛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能仅仅归咎于制度本身。那样是不客观的。
至少在朱慈烺看来,里甲制比保甲制更适合朝廷的统治。因为有过长期成功的经验,恢复起来也更容易。
而如果要重建立一套新的基层管理制度,需要花费探索的时间恐怕是恢复里甲制度的十数倍。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那个时间。
别说十几年,就是两三年朱慈烺也等不起。
满清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李自成不争气顶不住,那么最快三个月满清就会掉过头来对付大明。
朱慈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具体的事宜朕会斟酌,文爱卿需要做的是考虑这报纸怎么办。”
扯出去那么远总归还是要回归眼下论题。
朱慈烺决定将办报这件事放在礼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来礼部最适合做这件事,二来他要借此好好考察一番文安之随机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