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页

其实韩艺倒是希望杨思讷能够入御史台,这样对于他的帮助非常大,但见杨思讷胆怯,倒也不好多说什么,万一有个什么差错,那他等于害了杨思讷一家,于是道:“既然杨公你不愿意的话,那就直接上奏,请求留在长安,如果等着陛下亲自下旨来封赏,那么难免不会引起国舅公对你的敌意,反正那武夫人已经来过,你现在上奏,陛下自然会以为你答应了,而国舅公那边也能够从中得到了一些理解。”

杨思讷又问道:“那我如何写这一封奏章呢?”

韩艺稍一沉吟,道:“你就说杨老夫人年事已高,不便随你回扬州,而你又想留在长安孝敬母亲,以孝之名,上这一道奏章。”

杨思讷点点头道:“这倒是一个好理由。”

古人对于孝是非常重视的,而杨思讷又是出了名的孝子。

韩艺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又道:“不过杨公,即便你要调职回京,但是扬州可不能放弃。”

杨思讷一愣,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在京城其实立功的机会非常少,尤其杨公你心中还有所顾虑,但是我估摸着未来几年,扬州可能迎来一个大转变,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城市,如果杨公你还兼任扬州刺史的话,到时什么功劳的,都可唾手可得,可助杨公你在长安平步青云。”

杨思讷对这话倒是且听且信,关键他不明白韩艺说的那个大转变是什么,道:“可是我如果留京的话,我又怎么掌控扬州呢?”

韩艺笑道:“杨二公子。”

杨思讷愣了下,摆手道:“不行,不行,展飞还是太年轻了,而且我们杨家与江南士族已经出现了隔阂,要是我不在的话,他根本不能压住那些江南士族。”

韩艺呵呵道:“其实现在的扬州,我觉得二公子比杨公你还要更加合适一些,因为二公子有魄力,有冲劲,符合扬州的现状,扬州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必须大刀阔斧的去干,如果是杨公的话,多多少少还是顾忌一些,但是二公子不会顾忌太多。”

杨思讷好奇道:“你口口声声说大转变,好机会,究竟是什么好机会?”

韩艺道:“商业!扬州拥有最大的港口,交通发达,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界点,又离长安比较近,如此得天独厚地理优势,一旦朝廷放宽商业,扬州必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杨思讷道:“你恁地有把握朝廷会放宽商业?”

韩艺点点头道:“因为当今的商业制度已经被限制到了极限,无法再也限制了,如果变,只会变宽,不会变窄。”

杨思讷道:“但是我既然上奏请求调任回京,又如何还能保住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