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不了,因为土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还需要几年时间。
还有一个有效防止蝗虫成灾的办法是,将可能藏有蝗虫卵的地方,深耕细耙,破坏掉它的孵化环境。起蝗后,灭蝗的办法也多,但在这里,要么用火烧,要么,人为的捕捉消灭,要么,依靠鸟雀的捕捉消灭,再没别的更有效的办法了。
越写,玲珑的信心就越往下跌,因为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得依赖于朝廷的支持与作为才有成效,只靠农民自己,他们怕是没办法做的。
一个是劳动力不足,一个是生产工具落后,还有,地方官府许是不会全力支持。这里涉及的统筹管理及输入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种种环节制约下来,这些办法的完全可行性,很难预判出来。
不得已,玲珑将后来才现的“以工代赈”提了出来
写了好多条,两人逐条的进行辨证,修改又修改,最后被徐知安誊抄在折子上时,已是半夜。下午晚也没吃,当时正是要紧关头,两人都没心思吃饭,然后就忙到半夜。
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
屋里放了一碟子绿豆饼,两人就着冷茶吃了几口,又略略的擦洗了一下,迫不及待的爬上炕,头一歪就睡了。这一天,可累的够呛,感觉脑壳都木了。
……
徐知安的《赈灾策》一陈上去,大学士们就拍手叫好,然而到了内阁那里,却遇了难题,究其原因,还是实施的难度太大,过程又繁杂,若无个实干事的人做主持,这策略就施不下去,还有可能会将好事做成坏事。但完全不用的话,又觉甚为可惜,这样好的策略,若束之高阁,谁人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