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页

“即刻。”

栾凯紧紧腰带,转身就要走,根本不问奖赏是什么,也不拿书信。

王赫急忙将他叫住,将信给他,又叮嘱一番,然后亲自带他去码头,拿着水军将领陈嚣的一纸命令,调派一艘小船载送栾凯。

这是皇帝到达东海国第二天的事情,王赫望着小船远去,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担心这是放虎归山,没准栾凯救不回黄普公,被人劝说几句,自己反而也投靠海盗,或者脾气太倔,在海盗群中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当场就会被杀死。

那封信里写了什么他也不知道,总觉得它更像是催命符,海盗看到之后会将黄普公一杀了之。

整整八天过去了,栾凯人没回来,消息也没有,王赫越发惴惴不安,明天一早皇帝就将离开东海国,整件事还一点影儿都没有呢。

驻陛东海国的最后一天,皇帝要在码头上检阅水军,众多官员随行,并且破例允许百姓在远处围观。

韩孺子准备得差不多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以民为本

码头外面人山人海,连房顶上都站满了人,大家看的不是战船与士兵,而是皇帝,虽然什么都看不到,每个人还是努力向任何一处皇帝可能所在的位置望去。

一批新战船加入水军,比之前的更大、更高,船上旗帜飘扬,终于吸引了围观者的目光。

经过十余天的相处与磨合,新任将领得到了水军将士的认可,指挥得比较顺畅,虽然没有展示复杂的战术,但是已能显出几分实力。

岸上搭建了三处高台供皇帝与众官员选用,能从不同方向观赏水军演练,同时也是一种掩饰,不让外人轻易看到皇帝的确切位置。

演练从清晨持续到中午,非常顺利,皇帝看得也非常满意,连换了几次位置,与群臣讨论哪艘船个头更大、威力更强,东海国的一些武将被叫到皇帝身边,讲解船上的装置,气氛融洽而热烈。

午时过后,水军众将前来复命,皇帝犒赏全军,赐食给群臣,当场颁旨,免除东海国五年赋税,消息由几队宿卫骑士传至码头以外,分散在各处的官府公差于是引导围观众百姓山呼万岁,气氛更加热烈。

皇帝毕竟年轻,喜欢热闹,官员们也愿意配合,东海王名义上是这里的诸侯,率领当地众官员,连续三次向皇帝磕头谢恩,一跪一片,码头外面的百姓看不到这边的情形,却总能恰逢其时地山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