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裴弘策还只是心中暗喜,宇文述等人却已经是大喜过望了,宇文述还一拍桌子说道:“好!想不到东都军中,竟然还涌现出了这样的少年俊杰!看来我们这次西进追击杨玄感反贼,应该不用太过担心反贼抢先攻下潼关了!”

“应该如此。”裴弘策对远房侄子倒是颇有一些信心,自信的答道:“并非下官吹嘘,只要下官那个远房侄子能够抢先撤到潼关,杨玄感逆贼就是有再多兵力,应良贤侄也能凭借潼关天险挡住叛贼西进脚步,坚持到三位将军率军合围杨逆叛贼!”

“黎国公,如果你那位贤侄真能坚持到我们把杨逆叛贼合围!”宇文述毫不犹豫的再次一拍桌子,大喝道:“那你这位贤侄也别在你的赞治府里屈才,进我左翊卫!我保他一个虎牙将!”

“如果令贤侄喜欢右武侯卫,我也可以举荐他为虎牙郎将。”屈突通慢条斯理的笑道:“率领四个团的兵力,在数万叛贼中如入无人之地,右武侯的重将中,还真没有谁可以做到这点。”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真有这么厉害?”来护儿还在有些狐疑,道:“如果陈应良这小子的战绩不假,那么进我右翊卫,他也配得上一个虎牙郎将。”

野心颇大的云定兴也万分动心,可惜他现在只是文职,即便动心也没办法开口向裴弘策要人,只能笑着说道:“这么说来,我们是可以把希望寄托在黎国公的贤侄身上了,只要他能挡住杨逆主力西进,坚持到我军将叛贼主力合围,那么不用说,下官第一个上表为他向陛下请功!”

裴弘策微笑拱手道谢,又在心中暗道:“贤侄,叔父可是替你把牛吹出去了,剩下的全看你自己的了,只要你能挡住杨逆西进,你的光辉前程,叔父就可以替你担保了!”

裴弘策对陈应良寄以了厚望,赌上一世清名冒险起用陈应良的樊子盖又何尝不是如此?得知了卫玄再次惨败的消息后,樊子盖除了赶紧派出主动请缨的裴弘策向宇文述等人求援外,心中也把所有希望寄托到了陈应良身上,“应良,全看你的了,千万不要让老夫失望啊。”

第六十三章 决战杨玄感(上)

风轻云淡,朝阳下,缓缓向东而行的隋军队伍,顺利抵达了事先仔细勘察过的预订战场,通过斥候侦察确认了叛军队伍已然出营西来,陈应良一声令下,隋军队伍立即停下,以一座不算太高的小土山为旗阵,迅速布置方圆大阵,并且飞快着手修建简易工事。

阳光方面仍然对隋军队伍十分不利,东升的朝阳正好直射到隋军将士脸上,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陈应良只能是置之不理。地形方面同样对隋军队伍不利,弘农城外的开阔地带,给了骑兵众多的叛军队伍尽情驰骋和迂回包抄的最好机会,主力骑兵早已被卫玄丢得精光的隋军队伍则处于极为不利的处境。鉴于此情,早已亲自勘察过附近地形的陈应良只能是效仿他的远房叔父裴弘策,迅速修建一道单薄的防马栅栏,借以抵消叛军骑兵的一部分冲锋威力。

除此之外,性格有些贪生怕死的陈应良还做了一个内重外轻的布置,把隋军队伍布置到了外围,最能打也最可靠的报国军队伍,则被陈应良放到了方阵正中,在最安全的位置侯命,也顺便保护陈应良的旗阵。

又过片刻,出兵数量多达隋军四倍的叛军队伍也已然抵达了战场近处,当看到弘农城里最后的隋军主力果然倾巢而出时,再看到陈应良的精忠报国旗与卫玄的卫字帅旗同时出现隋军阵中时,杨玄感顿时就是放声狂笑,知道只要这一战获胜,自己西进关中的道路上就再没有一块绊脚石了。

李子雄老将军也在大笑,指着正在匆忙布置方圆阵的隋军队伍放声狂笑,“方圆阵?方圆整?竟然是方圆阵!陈应良小贼和卫玄老匹夫到底会不会打仗?以弱势兵力进攻我军,不思疾进奇袭,竟然还布置方圆阵这样的乌龟阵,他们难道就没有读过一本兵书,不知道方圆阵到底是什么样的阵式么?”

李老将军如此狂笑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由多个方阵组成的方圆大阵,确实是孙膑十阵中防御力最强的阵式,但是却牺牲了大量的机动力与进攻力,在坚守险要时或者有援军即将抵达时,确实可以起到以弱抗强和争取时间的良好效果,可是在开阔地形布置这样阵形对抗优势敌人,最后就只有一个下场,被优势敌人活生生耗死!——顺便说一句,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用这个阵形抗衡白起,结果被白起乘机切断粮道活生生耗死。

与李子雄相反,看到隋军队伍以方圆阵对抗自军后,李密却是脸色为之一变,赶紧冲到了杨玄感身边说道:“楚公,请尽快下令进攻,不要让官兵顺利布成阵势,不然的话,这场仗我们将会十分难打,应该立即发起进攻,逼着官军立即和我们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