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页

刘虞担心夜长梦多,于是立即对甄俨说道:“吾儿刘和,今年差一岁便满三十,当年他曾对我说过,愿娶你家小妹为妻,如今时隔八年,旧事重提,不知你可愿意答应这门婚事?”

甄俨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中了脑门,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刘和是谁,旁边几个乡里却是一个劲地拽他的衣襟,有那嘴快的却是大声说了出来。

“甄家老二,赶紧答应下来!你家小妹马上就是骠骑大将军的夫人了!”

“都说长兄如父,你们甄家现在就是你做主,只要你点个头,你这妹子就飞上高枝变凤凰了!”

旁边的几个人之所以如此激动,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让甄家的女儿嫁给刘和,整个毋极县以后都会跟着沾光。刘和今年尚不到而立之年,便已经成为骠骑大将军,以后接任刘虞这个太傅的位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甄宓嫁入刘家不是正妻,但一样是贵不可言。

为了促成这门婚事,帐内几个毋极乡亲代表纷纷开始讲述甄宓从出生以后的一些趣事,刘虞也不阻拦他们,居然津津有味地听着。

据说甄家小儿女出生之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人就好像看见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在她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甄宓哭的非常伤心,内外周围的人都觉得她有孝心,于是更加看重她。后来相士刘良为甄宓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宓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因此,甄宓从小到大,都没人敢戏弄她。甄宓八岁那年,院子外有耍杂技的人,甄家人和几个姐姐都上阁楼去观看,只有她没去。几个姐姐奇怪的问她,甄宓回答说:“这些难道是女人该观看的吗?”

甄宓很喜欢读书,九岁时,看过的文字立刻就知道意思,她多次用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想当女博士吗?”甄氏回答说:“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因此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宓看到这种情形之后,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第四六四章 听墙根

如果按照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历史轨迹向前发展,甄俨是在甄宓十四岁那年死去,那么算起来他此时已经作古三年了。不过自从刘和扰乱了这个时空的轨迹之后,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所以原本已经该要作古的人站在刘虞的面前,也就毫不奇怪。

甄俨一开始还以为是刘虞想纳妾,所以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待到他知道刘虞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张罗媳妇的时候,这心里真是比喝了蜜还甜。虽说甄家有祖上蒙荫,如今在这毋极县内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可如何能跟当今的大汉第一望族刘家相比?既然刘家公子九年之前便看中了自己的妹妹,那就说明这份姻缘是命中注定的,不然为何袁家已经准备提亲的时候,最后却被这刘和的部将端了老巢呢?

甄俨担心错过了大好机会,于是当场便答应了刘虞,愿意将自己最小的妹妹甄宓嫁给刘和。

等到刘虞接见完诸人,前来劳军的毋极百姓各自散去,甄俨兴冲冲地跑回家,将这件大喜事告知了母亲和妹妹。甄母得知刘太傅看上了自己女儿,有意让女儿嫁入刘家为媳,也是乐得合不拢嘴。作为当事人的甄宓,在知道哥哥将自己许给了如今威震北方的刘和之后,虽然觉得有些突然,却也没有反对,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现在就算反对也没有用处。既然长兄和母亲都愿意的事情,就算是要嫁于刘和做妾室,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刘虞在毋极县内收了一个儿媳,心情自然大好,略作停留之后,便又拔营继续向南行进。甄俨征得刘虞的同意,陪着妹妹甄宓辍在大队伍的后方,结果不巧又跟二乔的车队碰到了一起。大乔和小乔乃是江南绝色,而甄宓则是大才子曹植笔下洛神的原型,在双方都是美女的前提条件下,见面之后自然是嘴上惺惺相惜,暗中比较不已。等到大乔问清了甄宓南下的原因,心里头那叫一个酸,而甄宓在得知了大乔的身份之后,也是有些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