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阎象亲自带着一个车队前来帮着乔家搬家,长长的队伍惹得城内百姓议论纷纷。
有阎象亲自护送,乔家人先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日之后便到达了丹徒上游,负责接应的糜家船队将张勋和一些袁军中下层军官用船送到南岸,然后阎象则陪着乔家人渡到北岸,交换很顺利的完成。至于数千袁军降兵,早些日子便已经从下邳走陆路返回了钟离。
糜竺接到乔玄之后,为了保证安全,并没有让船队继续顺长江入海,而是走陆路穿过广陵前往东海。广陵陈家这次虽然损失不轻,但这笔帐怎么也不该算到糜家头上,陈家还指望着使用糜家独有的海上航线与北面做生意,所以不仅不会暗生波折,反而是一路派人护送,礼遇有加。
张勋灰溜溜地返回寿春之后,痛哭流涕地向袁术请罪,袁术狠狠地骂了张勋一通之后,也就消了火,依然将张勋当成心腹来用。
张勋的军师杨弘侥幸在战场上安然脱身,听说张勋回到寿春之后,便火急火燎地从钟离赶过来见张勋,他告诉张勋逃回来的三万士兵已经被桥蕤接掌,如果张勋还想东山再起,那就要将目光瞄向南边的刘繇、朱皓和吴景那几个,只要张勋替袁术解决了这些拥兵自重的家伙,那就可以洗去北伐徐州失败的耻辱。
张勋听从了杨弘的建议,他向袁术进了许多关于朱皓和吴景的坏话,还多次提到广陵陈氏父子暗中与朱皓多有来往的证据。袁术本来就是个疑心很重的家伙,他听了张勋这些挑拨的话语之后,霍然发现丹阳的吴景跟占据了豫章的孙坚父子似乎走得有些近,而朱皓呆在富庶的吴郡似乎也没怎么向自己贡献粮草和士兵。
袁术于是任命张勋为扬州南路都督,杨弘出任军师,陈兰、雷薄和李丰等为副将,全权负责对扬州南部吴郡、丹阳郡、会稽郡的用兵之事。
为了掩人耳目、堵人口舌,袁术对外宣称张勋新组建的这支部队主要是为了清剿和对付扬州境内不时作乱的山越族。袁术让张勋打出的这个旗号绝对可以站得住脚,因为当时分布在扬州境内的百越各族却是难以驯服,对于官府的统治构成了很大威胁。
汉末时期,百越族分布于后世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是以古越族等土著后裔为核心,逐步融入汉族移民而形成的族群混合体,其汉化程度不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山越是百越的一支,依其字面意思,最初是指居于山地的古越族。
由于秦汉以来的民族融合,山越已与汉人区别不大,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因逃避政府赋役而入山的汉人。所以山越虽以种族作称谓,但实际上是分布于南方山地的族群混合体,其中有汉人成分,也有越人成分,故亦称“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对于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因为山越人在扬州分布广泛,所以张勋完全可以打着清剿作乱山越的旗号,将吴景、朱皓和刘繇等人手中握着的兵权据为己用,分化瓦解。
第三九九章 豫州小强
当徐州与扬州之间休战的消息传到昌邑时,低调了近一年的曹操有点坐不住了。袁术出兵徐州,既有他本人内心的野望,同时也跟曹操在背后推动挑唆有关。如今徐州战事有了结果,已经整顿好兖州内部的曹操也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
一开始,曹操这方打的是坐山观虎斗或者鹬蚌相争的主意,如果扬州与徐州相持不下,袁术就没有多余的心思顾及“无主之地”的豫州,曹操就可以拿着“刀叉”,喝着小酒,优哉游哉地慢慢料理豫州境内何仪、刘辟、龚都、黄邵、何曼这些黄巾势力,然后将整个豫州之地收入囊中。
如果袁术胜了,曹操便会打着替徐州主持公道的名义,出兵徐州,将袁术的军队赶出徐州,接着顺利占据徐州。就算到时候北面的刘虞父子想要出面干预,也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而罢手。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大家也没有想到袁术会败的这么快,卢植会赢得这么干净利索!如果此时曹操再度兴兵攻打徐州,那他就占不了任何的道义名份。当初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是以报父仇为由,尚可说得过去,如今陶谦坟头的野草恐怕都长得比人还高了,卢植主政徐州已经一年多,他再以报父仇的名义攻打徐州,那就是掩耳盗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