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页

“什么,就剩这么点了?”刘和有些头疼的揉一揉脑门。

刘放解释说道:“跟胡人互市属于只赚不赔,我们用金银珠宝换回了他们的牛、马、羊和毛毡,然后把牛分给了农户,把马补充到了骑兵营,把羊贩卖到黄河南岸,把毛毡做成了行军营帐。如果不是当初这些金银珠宝打底,就没有幽州连续三年的粮食丰收,也就不可能到了冬天没有人饿死,也就没有今年与民休息的仁政。”

韩珩接着解释说:“那四十箱购买粮食用掉的金银珠宝皆从我手下经过,每一笔都有详细的记录,都是在粮食价格低的时候收购进来,然后再整批整批的运往洛阳和蓟城。”

刘惠也说道:“这几年州中的官吏俸禄开支都是从校尉府的账上走,另外抚恤和安置死伤将士的开支也不少,那六十箱财宝只是作为补充,校尉府为此还从每年的税赋收入中支出了近四成。”

四十箱金银珠宝换了粮食,最后被陆续送往洛阳地区,然后养活了六十多万人口,这一点刘和心里比谁都清楚。另外六十箱金银珠宝不仅要给幽州各级官吏发放俸禄薪酬,还要抚恤战死和受伤将士,根本就不够用,只能是临时用来救急,然后渐渐的消耗一空。

当初董卓从洛阳撤回长安时,将洛阳地区搜刮一空,掳走的财富何止两百箱金银珠宝。赵云从郿坞取走了董卓遗留下来的六成财富,现在看来都被刘和用在了刀刃上,算是取之于国贼,用之于百姓。

刘和皱眉沉吟片刻之后,说道:“现在我们手头还有二十箱金银珠宝,你们找人估算一下准确的价值,然后制定一份投资计划出来。我的想法是在蓟城西南边紧靠灅水的那一片平缓地区修建一座工坊城区,今后作为幽州的手工业中心,主要进行半成平到成品之间的加工。在潘县、下落和涿鹿一带大量建造炼铁炉,专门冶炼生铁;在居庸和广宁两县设立皮革和毛毡加工场坊,专门收购和粗加工动物生皮以及羊毛;在宁县和沮阳设立肉食加工场坊,专门腌制各种肉食……”

刘和娓娓道来,将胸中早已酝酿了许久的发展蓝图向众幕僚仔细描绘出来。

众人听完刘和的构想之后,围着摆在大厅中央位置的幽州地形沙盘仔细观察,琢磨着刘和此番摆出来的大格局。

大家跟随刘和已有几年的时间,知道刘和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能够听取和采纳不同意见,所以都是本着替刘和查漏补缺的态度一起思考,并无其他多余的想法。

刘惠首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公子,若是如此布局,可以预料今后数年幽州的手工作坊势必会大量涌现,到时候肯定要四处招募伙计和雇工,若是各地的农民觉得种田的收入不如进入作坊做工,他们就可能弃农从工,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我们向塞外屯田垦荒的大计,情形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幽州的粮食生产!”

刘惠的担忧不无道理,直接抓住了农耕文明的核心问题,那就是粮食安全问题。

韩珩补充说道:“除了粮食安全方面的担忧,卑职还有一个疑问。如今马城各座工坊的生产能力自然是无法满足整个幽州乃至冀州的需求,但若是将蓟城手工业城区建成,又在相关的县内设立初级加工的大量作坊,则整个手工业商品的产量就会呈现五倍甚至是十倍的遽然增长,到时候如果不能打开各类商货的销路,很容易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形。”

刘放、魏攸和徐岳等人不约而同的点头,对刘惠和韩珩提出的疑虑表示认同。

刘和对大家的反应很满意,如果他提出一个构想,众人只会点头附和,一点反对和质疑的声音都没有,那就失去了集思广益的意义。他可不想做独断专行的独夫,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就算自己拥有后世的一些经验和见识,那也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才行。

刘和侃侃说道:“子惠先生和子佩的担忧很有道理,关于幽州的粮食安全问题和手工业商品的销路问题,我也有一些思考。今天趁着人多,我便将自己心中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说出来,就当是抛砖引玉吧。我个人认为攸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条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即为:农牧渔猎、军队建设、手工制造、文教科技和商业流通,也可以简称为农、兵、工、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