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城的时候,孙瑾小声询问鲜于辅:“鲜于都尉,敢问这次南下的士兵可有外族兵?”
鲜于辅顿时大笑,安慰孙瑾说:“孙大人且放心,这次我率领的士卒,清一色都是汉家子弟,绝对不会出现骚扰百姓的事情!”
看来阎柔上次南下时真把常山祸害的不浅,就连孙瑾这种厚道人都是怨声载道,生怕再有第二次。
元氏县城位于冀州治所高邑和房子县的西北方,距离高邑六十里路程,距离房子县五十里路程。如果将三座城池在地图上连线,就会呈现出一个钝角三角型的样子,其中元氏到高邑是最长的一条边,元氏到房子县是次长的一条边,而房子县到高邑则是最短边。
袁绍率军北上以来,常山相孙瑾就十分的警惕,将郡中可用的衙丁差役全部调到县城,防止袁绍可能率军来犯。孙瑾的这个做法虽然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味道,但至少证明了他不畏强权和敢于奋争的性情。
历史上,常山相孙瑾在刘虞被公孙瓒杀害之后,曾经和张逸、张瓒兄弟两个一起痛骂公孙瓒,然后一起自杀,誓死追随刘虞而去。由此可见,这个孙瑾绝对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审配也是硬骨头,他也不怕砍脑袋,被曹操抓住之后,面向北方主公袁尚所在的位置慷慨受死。审配这次能向鲜于辅推荐孙瑾,可见他与孙瑾也是意气相投的。
孙瑾将鲜于辅迎进城内之后,仔细向鲜于辅介绍了目前冀州的战事进展,特别提到了张燕出兵偷袭袁绍背后的事情。他还命令手下官员竭尽所能地为大军补充粮草和武器兵械,而且主动将两千东拼西凑出来的郡兵也交给鲜于辅,足见他对袁绍抗争到底的决心和态度。
鲜于辅也不矫情,将元氏县城充作这次南征的行辕,立即派出侦骑前往房子和高邑附近侦察敌情,随时准备对袁绍的部队发起攻击。
一直隐于军中的太史慈主动请缨,要求带着小股部队南渡济水,与张燕的部队接头,看能否与张燕取得联系,暂时结成同盟,一起对袁绍进行攻击。
袁绍这次进攻韩馥不仅带着首席谋士田丰和从事辛评,还带着文丑、高览等武力出众的大将,另外还有部将张旭、郭援、蒋奇、苏由、张顗等随行,可谓阵容豪华,班底强大。
张燕忽然来袭给袁绍造成了一些困扰,但却远远不足以致命,等到袁绍回过神来之后,立即就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将张燕手下小帅孙轻和王当打得溃不成军。若非张燕亲自率军前来助战,只怕孙轻和王当已经丧命于猛将高览的枪下。
黑山军的战力之所以如此低下,有许多的原因。比如兵员素质不高,没有制式的兵器甲胄,没有严格正规的训练,没有高明机智的统兵将领,得不到充分的后勤补给等等。这些士兵一拥而上打顺风仗可以,一旦遭遇到强烈的还击,则往往溃败逃散,所以无法与袁绍麾下的正规部队相抗。
袁绍打退了黑山军的偷袭之后,转头又将进攻的主要方向放在高邑,因为他知道只要拿下高邑,不仅兵力粮草方面可以得到有效补充,而且可以坐拥坚城,从此掌控冀州的局势。
高邑城内仅剩五千守军,面对袁绍的数万大军,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幸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鲜于辅率领一万骑兵前来增援高邑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城内。
鲜于辅的到来,对于高邑守军的士气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