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有一灰头土脸的妇人拉开了柴门,用葫芦做的水瓢盛了一些清水,端给文士。

文士接过水瓢,饮了几口,然后感谢说道:“多谢大嫂赠水!小可乃南阳人氏,路经此地,饥渴难耐,便厚脸出声讨要。如今渴是止了,可腹中空空、饥肠辘辘,不知能否赏一甑饭吃?”

那妇人没想到这个衣着光鲜的书生如此难缠,喝完了水居然还要吃饭,眼中流露出一副“我看你的脸皮确实厚”的表情,然后有些迟疑地说道:“家中男人病倒在床,我一个妇道人家伺候左右,实在无力招待先生,还请去别家问一问吧。”

妇人说这话的时候,屋内正好有男子剧烈咳嗽的声音传出,证明她所言属实。

书生闻言,不但没有离去,反倒更加来劲,竟然说道:“着哇,不知你家男人生了什么病?本人略懂一些岐黄之术,说不定能帮你男人治病。”

妇人闻言,犹豫片刻,说道:“还请先生在此稍候,待我进屋问一问我家男人。”

书生倒是不急,客气说道:“理当如此,吾便侯在此地,还请大嫂进屋之后一定劝你男人让我给他瞧上一瞧!”

待到妇人进屋之后,书生轻声自语道:“真是天助公子也,这下倒是不必担心日后被那人提枪追杀了……”

这个有些“没皮没脸”的年轻文士,便是刘和在三户亭招揽的第一个跟班——李严。

那日李严得知刘和欲用安平国来跟公孙瓒换赵云效力之事后,一夜没有睡好,翻来覆去地琢磨着如何帮助刘和实现这个心愿。

虽然不知刘和为何如此器重名不见经传的赵云,但李严知道自己未来是向治政方向发展,而那赵云却是武人出身,跟他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心里并不怎么眼红和不忿。

公子将来必然是要当主公的,而作为一名有作为的雄主,身侧肯定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李严如今占了先机,暂时还没有想着跟人争权夺利,而是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经过一夜思索,李严终于想出了一条“苦肉离间计”,于是赶紧告诉刘和。

李严的主意是一面前往赵云的老家真定打探他家中的情况,然后暗中给赵云家里制造一些足以让赵云回家的“麻烦”,另一面则是假冒赵云家中之人给他捎去口信,紧急召唤赵云回家,等到赵云离开之后,再想办法离间公孙瓒与赵云之间的关系。

因为刘和的老爹刘虞驻军在真定一带,若是有人在公孙瓒耳旁吹风,说赵云老家其实根本没事,你说本就对赵云有些不放心的公孙瓒会做何感想?

到那时,公孙瓒必定更加厌恶赵云,而刘和则假装不知赵云已经离开,像个“二百五”一样在信都会盟时提出愿意用安平国来交换赵云,估计那时公孙瓒一定会在心里狂笑几声,然后“欲拒还迎”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