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漪面上神色动了动,看向傅怀瑾。
傅怀瑾朝着赵清漪走近一步,轻声道:“国公爷如今年纪尚轻,还需磨练,所以可徐徐图之。太后娘娘第一步,可先将睿亲王从西南调回,才能步步谋划。”
“如今西南将士们对睿亲王忠心耿耿,只怕非哀家能撼动。”
赵清漪语气淡淡说了一句。
然而傅怀瑾闻言,却是轻笑道:“太后娘娘多虑了,如今西南将士们的确对睿亲王忠心耿耿,但等他离开西南久了,未必不是不能瓦解,娘娘和国公爷家族世代居于西南,他们对娘娘和国公爷,会更有感情的。”
“罢了,哀家也知此事已非哀家不愿,便可不行,让翰林院拟昭吧,免得那些朝臣们又在心中腹诽哀家了!”
赵清漪显是想通了,说话的语气里,也带上几分自嘲的语气。
傅怀瑾只是轻笑着。
诏书,第二日便发出,令人快马加鞭送往西南。
而随着这封诏书发出后,西北前线传来喜讯,北域国降了,除了割地赔款外,还愿意年年纳贡,俯首称臣。
这倒算是连日焦灼以来难得的好消息。
不过,伴随着北域国降书一道儿进京的,还有一封信,信出自叶戟之手,除了一长串官方套话,却是提到了一点,他在前线奋力作战时,九死一生,除了要防着北域国强敌,还要防着背后被人放冷箭,所幸先帝庇佑,他安然无恙。但念及之前被多番行刺之事,辗转难安,所以回京途中希望多带人手保护自己的安全。
多带人手……
不仅仅是底下朝臣,还是赵清漪,还未明白过来叶戟信中的意思,却是被底下信使的禀告给惊呆了。
叶戟回京,的确是多带了一些人,且不是多带一点,而是除了留守在西北前线负责保卫的兵士们之外,他带了十万精兵进京。
十万精兵……要知道京城守备营中的兵士们,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万,而这十余万中,多数为京中那些不成器的勋贵子弟在里头混个一官半职,而另有一半人,都是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