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不得不说,果母才刚五十多岁,身体健康,上工能挣10个工分,比个壮劳力也不差太多,年底按工分分的钱粮,要是她自己,那是吃不了的吃。
但她住在果大哥家,又是果大嫂当家,分的钱粮自然就归果大嫂统一调配。
果大嫂两口子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大的十岁,小的也有五六岁了,正是半大小子最能吃的时候,只靠他们两口子那肯定是不够吃的,再搭上老大再过几年就得盖房娶媳妇,压力更大。
婆媳吵了几回,果母就去问大队长,但大队长却说工分都是按户来记的,她现在跟果大哥他们在一个户口本上,那就得记一块。
于是她回来就跟果大嫂商量,以后分了粮食还是一块吃,但是她的那份钱就她自己收着,条件就是她搬离西屋住厢房,把屋子让给几个孙子。
果大哥起初还不同意,果母就说如果有人说闲话她去解释,果大哥就没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的把房子修补了下,又给把家里旧媒球炉子搬了过去,果大嫂见事已成定局,又想着如果以后盖不起房,老大可以用那西屋结婚,就也同意了。
其实生产队主要是分粮食,他大哥家一年也分不了几十块钱,再分到果母自己手里一年能有十块钱就不错了,果建良就不明白果母折腾这点钱干什么,要是不想跟大哥他们过了,可以跟他过啊,可果母又不同意。
果建良不肯走,果母最后只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其实她是想攒钱给果建良娶媳妇,小儿子没娶妻就被分了出去,这事一直是她的心病。
眼瞅着小儿子快三十岁了,却连个房子都没有,更别提娶妻,她这才急了。
就想着把自己挣的钱要过来,攒两年跟他凑一凑盖两间土坯房,然后娶个寡妇什么的,也不怕小儿子会孤独终老。
果建良听了眼眶就红了,当即就把自己攒够钱盖房的事说了,不过他没敢说自己是投机捣把挣的,只说是跟着杜向东出去干活什么的,果母也听说杜老大改好了,去赶大集赚了些钱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