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最强网红 君幸食 1068 字 2022-10-14

全国各大影院的负责人, 先后都看到了这个分数,不少人震惊之余, 也怀疑这分数是不是输错了。而《骑虎问风》下面却只有两个字, 合格。

华国当今的影视系统已经能称得上非常完善了,属于公平竞争的自助排挡模式。

影片拍摄完成, 在经过评定之后,制作方确定好档期,并将电影的原带上传到全国影视系统的后台当中去。

影片的票价由制作方决定,而影院的票价由影院决定,电影院排好档期之后,系统会收录线上线下的自动订票次数,影片的原价部分盈利成分百分之八十的部分归属于导演,百分之二十由影院分成,在这这个基础上,影院可以提高售票价格,但最多不能能高于原定价格的三倍,这提价的部分,百分之四十归属于制作方,另外百分之六十的盈利由影院取得。

在多年年前,这样的模式还没有在出现的时候,基本上由导演和各影院体系亲自去谈影片放映以及分成的事宜。

这样一来,大导演名导演自然是更有发言权,和影视公司的关系的好坏有时候也能决定一个导演的电影的票房。

但是随着国家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当初的巨头导演和影院体系垄断影视圈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所有的影院都必须在官方影视系统登记,不然不得取得营业资格,而所有被放映的影片,也需在评定之后取得放映资格,此外,影视体系当中的盈利过程,也基本做到了完全透明公开化,前些年还有人吹多少多少亿票房,现在的票房数据,官方影视系统记载得一清二楚,毫无作假的可能性。

原本靠关系,现在靠实力。

在这个商人无利不早起的年代,所谓的人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导演的名气、演员的阵容、前期的宣发以及人们因此而对一部影片产生的期待值,只能决定影片第一天,乃至于初放映时的票房,而决定长久的档期和票房的——只能是观众对于影片的评价和影片的长久口碑。没有人会为了一时的人情,而放弃长久的利益,更何况,这样的系统之下,影院也不必在与导演或者制作方直接打交道,关系被客观拉开了,那么影院几乎就是独立又自由的个体户了。

优胜劣汰就成了档期竞争的绝对规范。

这样的环境可以说是相当自由了。

由于自由竞争使得越来越多小成本电影出现在市场上,有的人是为了赚快钱,有的则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炮而红。

只不过尽管如此,为了不冒险,口碑很好的导演的片子,基本都会被各大影院安排够足够的档期,至少在第一天如此,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导演虽然做不到垄断,但是也绝对不会轻易扑街,至少也是中上的水平。

毕竟就像江汉谋所说的那样,这年轻一代,没有那么多的天才。

而老一辈导演出片子,基本上都会按照各自的咖位,互相错开彼此的档期,确保观众不会分流,各自安好,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