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突然动了,下拉出一道缝隙,缝隙后面露出一双眼睛,眼皮很薄,眼眸黝黑深邃。
甄珍脸上表情凝固了一瞬,拍了拍车完抹了把脸转身走掉。
身后车里的副驾驶还坐了一人,摇摇头,“陈哥,咱们这不光老爷们爱装大爷,怎么小姑娘也这么能吹,你这车四十二万,她买得起吗?”
“莫欺少年穷。”驾驶座上的男青年淡淡道。
“陈哥你这话说的,要不看你二十六的脸,还以为你今年六十二了呢。”
“别废话了,盯紧点,一会刘三儿该从练歌房出来了。”男青年目光一直没离开斜前方那家门面装修得富丽堂皇的歌厅。
“明白。”副驾驶位上的年轻人收起调侃,正色道。
因为吹牛被骂穷光蛋的甄珍,有了买车的梦想,更加仔细地考察周边环境。从西塔街出来,东边一条小胡同是个小市场,经营的品类也以鲜族食物为主,各式拌菜,品种繁多的辣酱,明太鱼干……满满当当摆满了小街两侧,看小街的人流,生意相当不错。
再接着往东,隔着生意红火的朝鲜族百货大楼就是甄家所在的杏花巷,巷子口有棵上年头的杏梅树,杏花巷也由此得名。
甄珍站在叶子掉光的杏梅树前望着面前的大马路,这是一条横贯城市东西的主干道,马路上汽车和自行车川流不息,按路牌指示,市政府就在东边两公里处,西边过了铁道桥是城市的工业区。主干道两侧有好多方方正正五六层高的住宅楼,城里人都管这种楼叫赫鲁晓夫楼。
查看一番,甄珍心中有了初步概念,杏花巷离主街近,位置算是市中心,交通方便,西塔商区人流量大,周围住家也不少,在小巷里面开个小馆子,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至于主营什么,即便八大菜系她都有所涉猎,但毕竟财力和精力有限,只能可一样来,宝库给提了醒,家里有现成的鱼做食材,黑土地出产的大米品质优良,米饭配鱼,绝配。
开个专门做鱼的馆子好像不错。
回家见海鲜市场的旧盆和桶子已经堆放在门口,杏花巷周围有邻居关照,东西不怕丢。这些东西都没坏,接着用就是,甄珍把东西收进屋子,给宝库洗了手脸,放床上睡午觉。
小孩睡觉,身背巨债的大人就算了。
甄珍在楼下研究了一会方方正正的冰柜,回想她来的时代,开馆子的都挖大冰窖,冬天从什刹海取冰,窖藏大半年,留着夏天做冰碗,做冰镇酸梅汤。有时窖口没封好,冰藏不住,夏天就得面临无冰可用的窘境。有了这种冰柜,便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