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韶光过去抱住赵煜的手:“爸,清者自清,咱们给国家捐古董,什么也不图,不怕他们胡说八道。”
说到这里,她看向几个文化局的人,意有所指道:“哎,也不知道局长有没有误会咱们。”
话锋一转,她小声道:“要不咱们别捐了,省得做了好事还惹出一声骚味。”
赵煜摸了摸叶韶光的后脑勺,淡然道:“局长不是那样的人。”
叶韶光拉开凳子坐下:“听说领导都是些明白人,我觉得局长应该也不是那样的人。算了,既然打算把古董捐了,随他们说去吧,反正咱们清清白白的,不怕别人在背后嚼舌根。”
文化局的人放下手里的花瓶,站起来道:“赵教授,这些花瓶都是明清时候的东西,您真的打算捐给国家?”
叶韶光抢话道:“哎,我爸就是个教书的,一辈子只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哪里会不舍得这些古董。你们都拉走吧,省得留在家里费地方。”
“行,那咱们可就拉走了。”
话一落,他扬起手,不一会,文化局的几个人开始运东西离开。
次日,京都日报刊登了赵煜给文化局捐古董的事情,赵煜听叶韶光的话给报社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古董属于国家,不属于个人,他把古董送给国家是应该,没必要特意写文章做报道。
又一日,报社刊登了赵煜的文章,文章一出,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有人觉得赵煜愚蠢,自家的好东西竟然也舍得捐出去。
有人觉得赵煜心思重,表面上不图名声,其实就是想要借捐古董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有人觉得赵煜有大义,眼睛都不眨地就把古董捐出去了,像他这么舍得的人不多了。
一时间,京都的文化人纷纷就赵煜捐古董给国家的事发表文章,赞美赵煜品格的很多,质疑赵煜别有所图的比较少。
报社记者联系了文化局局长,就赵煜捐古董的事情进行了采访,文化局局长称赞赵煜高风亮节。
赵煜次日就写了文章,文章的标题为《国也家也把家里的东西送回家理所应当》,文章一出,引起了文化界的轰动,也引起了京都捐古董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