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开口询问道,黄皓就是受他的指令,在暗中找机会撺掇刘禅猜忌诸葛亮,从中进行挑拨离间。
在两年前,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此前又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渐形合影离。
而诸葛亮作为目前季汉的军政一把手,与李严的矛盾很有可能会导致李严在季汉的官场就此销声匿迹。
“别说了,就是因为这个,我今日险些被陛下驱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挑拨诸葛丞相与陛下之间的关系基本是不可能的。”
黄皓摇头道,今日自从他说了那个话以后,刘禅就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过,也是一肚子的火。
他们的境遇与李严差不多,诸葛亮深受法家思想影响,赏罚分明,以法立国,他明白东汉政权覆灭的原因之一,是宦官弄权,就像《出师表》里所说的亲小人远贤臣,因而他也严厉监管皇帝的交往圈,黄门阉宦无疑是重点防治对象,而且政务基本在丞相府运作,由诸葛亮选拔的官员操控。
对于像黄皓这样的太监的,诸葛亮都是严厉打击的,包括现在刘禅的身边还有一个董允在监督刘禅的日常,让他不与宦官走得近。
在共同的利益敌人诸葛亮的面前,黄皓为首的宦官与李严自然就走到了一起,伺机在刘禅面前诋毁诸葛亮。
“这样的话,事情确实有些棘手,这次麻烦黄门丞了。”
听完黄皓的复诉,李严的眉头紧缩,喝了一杯酒,吩咐手下人去拿些钱财给黄皓。
“都乡候,这怎么使得呢?我都没有做成什么事。”
看着下人拿上来的珠宝,长期跟在刘禅身边的黄皓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好东西,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假意推辞道。
“黄门丞,你就收下吧,你在陛下身边冒的风险这么大,这些都是你应该得的,以后还需要我们一起通力合作。”
李严不以为意的摆摆手,执意要黄皓将财物收下。
“那我收下了,以后都乡候有什么吩咐的,只要一句话,我一定尽力而为,”
黄皓也不在推脱,急忙将珠宝放入自己的怀中。
“好!”
李严点头道,心里面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应当怎么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一边,诸葛亮正带着兵马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