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承庆在城门外等着,远远的看到队伍靠近后迎了上去。
“传令,所有主官,三等以上匠师,各工坊主事开会。传令会议室外戒严。”武曌下完令,对张士贵说道:“借张将军二百军士。”
“三百人全归公主殿下调用。”张士贵除了随身的亲兵留下四人,其余人全部暂时交给了武曌,可武曌又说道:“不如调玄甲军来耀州休整,然后直接从耀州出兵!”
“某今晚就上表,请圣上兵符。”张士贵是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
巨大的会议场。
这是耀州唯一的一座全新的建筑,还没有正式的投入使用,原本是作戏院用的,算是给耀州的一种福利,可以容纳八百人入座的会场,这放在大唐就是眼下整个大唐第二大的会场了。
第一则在乐民园!李元兴的超级剧院的主厅。
因为没有投入使用,所以没有摆椅子,所有人无论官职高低都是站着的,在武曌休息了半个小时后,赶到会场之时,这里已经挤下了四千多,接近五千人。分男女,主间有一道一步宽的通道。
就是在这里的几位秦王妃,李长英等人也到了,她们坐在台上的屏风后。
武曌身穿正式的公主服饰来到台上,她的侍女春兰拿着一个扩音器。
“本宫问整个耀州所有人,秦王殿下待你们如何?”
武曌发问,台下却是静的可怕。
“秦王殿下待你们如何?”武曌再次发问。
“好!”所有人这一次齐声回答着。
武曌指了站在前例的一些人:“先不说你们是不是奴隶,就说你们以前过的日子。你们可能穿上丝绸吗?在高句丽,那些贵族们把你们当人看过吗?”
“现在,我是长安耀州人!”金蔓青竟然第一个站出来回应。
“大汉朝的时候……”武曌开始讲一个故事,她在弱化国与国之争,她在淡化侵略与反侵略这种含义,她在让台下这人明白一个道理,你们高句丽原本就是我大中华的一个民族,原本的高句丽只是我中华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武曌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重复。
这些奴隶在耀州已经半年多了,这种理论已经被灌输了足足有半年多。
“高句丽三位使节,三次对大唐提出要宣战。你们能在这里,你们是识字,读过书的。秦王殿下说过,乱世百姓苦。真的打仗了,百姓才是最苦的。你们身在高句丽,高句丽和前隋一样,年年在打仗,高句丽对新罗打了多少年,高句丽对扶余打了多少年?”
讲历史吗?
台下的人有些不明白了,可他们却是不敢问。
其实武曌讲这些,也不算是白讲,根据历史上记载,在大唐灭高句丽之后,高句丽还活着的一百多万人被要求搬到中原腹地去,那些人却几乎没有反驳,无论是行动人,还是心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