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史浩

这五金订金比起先前的中年妇人的两个铜钱,相去何止千里。

但奇怪的是官宦子弟的如此出价,并没有引起惊叹,而是理所当然。

罗腾飞也露了感兴趣的神色,难道这貌不惊人的青年书生他的几个字竟然能够堪比黄金,他看着面无表情的青年书生,静待事情发展。

青年书生看都没有看案几上的黄金,只是平静的道:“这位官人,在下书写一为助人,二为生计,并非为金钱而卖。您请回吧!”

官宦子弟见青年书生竟然不买自己的账,顿感丢脸,问道:“你可是嫌钱少?”

青年后生笑着摇头道:“非也!只是在下有在下的规矩,莫说是十五金,即便你给我百金也是不写。”

官宦子弟脸上阴晴不定,粗声道:“那我给你两百金,你写是不写!”

青年书生摇了摇头,淡淡的说了两字道:“不写!”

“你!”官宦子弟已是气急,他身后的一干人等都已经开始了擦拳磨掌。

罗腾飞心感那青年书生的傲骨,笑道:“既然对方不愿,你们何必强求?在这天子脚下,你们还想动手不成。要打架不如找我来,老子这对拳头正好发痒,想跟你们玩上一玩。”

官宦子弟见来人是罗腾飞,神色大变,一言不发的领着人匆匆离去。

罗腾飞笑了笑,自从他打了王次翁以后,不论在临安还是汴京,不管是什么大人物,不论在张狂的人,见到他罗腾飞都要退避三尺。

因此对于官宦子弟的反应罗腾飞并不觉得奇怪,正欲离去,那青年书生却走了上来,作揖道:“史浩谢太尉大人解围。”

罗腾飞惊奇道:“你认得我?”

史浩坦然一笑道:“未曾一见,但能让京中横行无忌的恶少如此忌惮的当今世上除罗太尉外,当世别无他人了。”

罗腾飞“哈哈”一笑,道:“这是不假,我最好管闲事。那些依仗祖辈势力,游手好闲的家伙最让人看不惯。既然他们的老子娘舍不得管教他们,那我只好代劳了。”

他说得随意,丝毫未将满朝的文武大臣看在眼底。

四周围观百姓见罗腾飞大驾,听他豪言,相继叫好,一个个都热情的作揖问好。

罗腾飞给他们弄得怪不好意思的,忙道:“你们也别如此了,我就出来转转。若大街上的人,人人如此,我以后便不敢出门了。”

四方百姓以及一个有志之士善意的笑了笑,也未为难,四散了开去。

罗腾飞对史浩道:“你小子有骨气,我喜欢。能够不为金钱折腰,且有心帮助穷苦人家,比之那些趋炎附势,自诩风流的雅士强上百倍。你来京是为了考取功名的吧,我看好你,你若为官,一定会是个好官。”

罗腾飞在宋朝混了这么多年,对于认人识人也自有一套方略。这史浩言行举止,沉着得体,自食其力,且不为金钱折腰。面对众人围观,他并不以自己穷困为耻,反而坦然自若的说自己以给百姓写家书为生,显示出了良好的心态,这种人绝非等闲之辈。

除了有些锋芒毕露的傲骨以外,史浩的表见可谓天衣无缝,让人欣赏。

史浩自信道:“谢太尉大人吉言,史浩虽然不才,但也愿如文正公一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

文正公!

罗腾飞惊奇的看了史浩一眼,心道:“这家伙好大的口气!”

文正公,真名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所以称之为文正公。

范仲淹虽是一介书生,但文能治国,武能定邦,当年西夏建国,李元昊北伐大宋,大宋不敌,范仲淹临危挂帅,坐镇西北,短短年余提拔出了狄青、种世衡等有勇有谋的将领,最终为大宋赢得了胜利,最后更是官拜参知政事,大宋副相,在宋朝是一个出将入相的绝顶人物。

史浩自比范文正,这口气以不是一般的大了。

此人若不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疯子,便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奇才。

罗腾飞道:“好气魄,那我期待你在会试中的表现。”

史浩自信道:“太尉大人等着吧,区区会试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此次科举我史浩必为头名状元。”

罗腾飞还是初次遇到如狂妄之人,笑道:“听你这话似乎有些不将天下士子看在眼底了。”

史浩摇头道:“并非我史浩不将天下士子看在眼底,而是我对我之能,之才,以及对我这二十余年的用功,充满了自信。”

罗腾飞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等待你的好消息了,状元郎!”

见罗腾飞打算离去,史浩道:“太尉大人,若蒙不弃,可否收下在下的赠礼?”

罗腾飞没有说话,只是意外的看着史浩,怀疑是否自己看错了,这家伙跟趋炎附势的小人没有两样。

史浩心知罗腾飞误会,也不解释,只是慎重的从包里拿出一卷卷轴,平摊在桌上,提笔蘸磨自上而下,写了八个字:“民之所依,国之栋梁!”随即取出自己的印章在下尾盖上了印记。

吹干墨迹,史浩双手将卷轴递上道:“我大宋有今日,太尉大人功居第一,史浩身为大宋子民,无以为报,只有献上自己最拿手的书法,献于太尉。”

罗腾飞不动声色的接过卷轴,道:“这字我收下了,但我希望你这番话是真心实意,而非趋炎附势。我等你高中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