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这只是50人名单

手机屏幕亮起,显示三个未接来电,都是女经理克莱尔-贝特朗的。

他走到阳台上回拨,电话很快接通。

“早上好,进球机器。”

克莱尔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背景音里还能听到她翻阅文件的沙沙声,“这半个月我快把欧洲飞遍了,总算把六家品牌的底牌都摸清楚了。”

她顿了顿,“对了,希望你已经吹干了被拉科鲁尼亚球迷泪水打湿的头发,昨晚那场雨可真够大的,没着凉吧?”

罗伊端起咖啡杯,靠在阳台栏杆上:“你比拉科鲁尼亚的雨更让我发冷。”

“啊,这就是我们的足球诗人。”

“那就长话短说。”克莱尔的语调重新变得干练,“六份报价,六个选择,每个都值得你认真考虑。先说耐克——”

“耐克给了五年800万欧元,其中200万签字费立刻到账。”

克莱尔翻动文件的声音传来,“如果你拿金球奖,每次再加200万;欧冠冠军每次100万。最重要的是”

她停顿了一下,“他们会给你设计专属Logo,就像大罗的‘R9’那样。”

“听起来不错。”罗伊啜了一口咖啡。

“但有个问题,”克莱尔补充道,“大罗、小罗、范尼、亨利这些人已经是他们的头牌,你得和他们分资源。”

她突然轻笑一声,“当然,我知道你那双眼睛里写着的潜台词,‘让这些先生准备好让位吧’。”

“不过要提醒你,”克莱尔压低声音,“耐克在摩纳哥只愿意给到这个价。要是你转会去他们赞助的曼联、巴萨、阿森纳或者尤文.这个数字至少能再涨三成。”

这份报价确实算有诚意。

要知道,C罗在曼联穿着传奇的7号球衣时,初始每年赞助费也不过一百多万欧元。

小罗拿到金球奖后,耐克给他的年赞助才200万英镑

按当时的汇率,200万英镑大概290万欧元,但那是2006年的价码,这些年足坛日新月异,一年一个价码。

可就是这样级别的球星,后来转会AC米兰时,耐克居然还威胁要把赞助费降到35万英镑。

首先因为米兰是阿迪赞助的球队,俱乐部赞助有排他性,2000年代豪门俱乐部普遍签署独家装备赞助,合约禁止球员在公开场合展示竞品。

若穿竞品装备效力,每场都需支付上万欧元的违约金,还需额外支付画面马赛克处理费(当时技术约每场1.2万欧)。

没错,竞品冲突需要通过数字技术或物理遮挡,在转播画面中动态处理球员装备上的竞品标志,为了省钱很多时候都是物理贴标遮挡。

直到2022年,耐克签约的加拿大球员阿方索-戴维斯为阿迪赞助的拜仁效力时,德甲转播方自动将其鞋款改为虚拟阿迪外观。

其次是彼时意甲的曝光系数已经暴跌至英超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巴西人粗糙的团队也没有注意到原合同含有“俱乐部赞助冲突时重新议价”条款。

“阿迪达斯六年900万,你必须穿齐达内代言那款Predator战靴,但会给你出新配色。”克莱尔语速加快,“他们在德国和法国市场给你配色销售额的1.5%分成。不过.”

她犹豫了一下,“那鞋子带橡胶摩擦条,有些球员抱怨影响触感。”

罗伊轻笑:“让我变成第二个齐达内?”

“差不多。但分成上限不高,每年最多多拿七八万。”

“彪马最直接,”克莱尔声音突然兴奋,“四年1200万,现金!每年希望你去非洲参加两次青训活动,额外会给活动赞助,如果亚洲市场开拓成功可触发续约奖金。”

电话那头传来打字声:“不过我得提醒你,科特迪瓦现在在打仗。去年埃托奥去的时候,差点被流弹击中。”

“我是不是得先去法国外籍军团受训一个月”

“法国外籍军团?哈,他们严格遵守‘不收法国人’这条规矩,除非你来自马提尼克或者留尼旺。”克莱尔直言不讳。

“2003年彪马在非洲足球装备市场增长24%,远超欧洲的7%,他们手握12支国家队赞助权,垄断了法语区58%的市场,但缺个顶级球星来复制当年贝利带火的营销神话,所以不惜砸重金挖人。”

阿迪和彪马的创始人是亲兄弟,两者是竞争关系。

阿迪达斯的创始人是阿道夫-达斯勒,而彪马的创始人是他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两兄弟在年轻时共同创立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经营理念的分歧和个人恩怨,他们在1948年决定分道扬镳。阿道夫以自己的小名“阿迪”为基础,加上自己的姓“达斯勒”,成立了阿迪达斯公司。

鲁道夫则在小镇那条小河的对岸,白手起家建起另一家小鞋厂,并正式给公司命名为“彪马”。

自此之后,两个品牌的恩怨正式拉开序幕,也是两个世界级品牌崛起的开始。

在1970年世界杯前夕,阿明-达斯勒(鲁道夫-达斯勒之子)与霍斯特-达斯勒(阿道夫-达斯勒之子)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史称“贝利条约”。

这项条约规定:彪马(PUMA)与阿迪达斯(Adidas)均不得签约球王贝利。兄弟企业试图通过这种“停战协议”避免陷入恶性竞价。然而,一位名叫汉斯-亨宁森的彪马公司驻巴西队随行代表打破了僵局。

亨宁森在与贝利的日常交往中发现,这位球王对彪马始终未提出签约感到困惑与不满——贝利本人根本不知道“贝利条约”的存在。于是亨宁森自作主张,向贝利开出了2.5万美元即时赞助费+4年10万美元的天价合约(相当于2023年的180万美元),随后才向彪马掌门人阿明-达斯勒汇报。

阿明最终被这份提案的商业潜力征服,单方面撕毁了君子协议。

合约中特别约定:贝利需在世界杯决赛中制造暂停机会,向全球观众展示彪马战靴。

在1970年世界杯决赛巴西与秘鲁的强强对话中,当裁判即将吹响开场哨时,贝利突然举手示意需要系鞋带。这个精心设计的动作让全球数亿观众通过电视特写镜头,清晰看到了他脚上的彪马足球鞋——其中就包括正在观赛却毫不知情的阿迪达斯老板霍斯特-达斯勒。

这次营销奇袭直接导致两家企业的关系跌至冰点,但也创造了体育商业史上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彪马当年销售额因此暴涨40%,而阿迪达斯直到1974年才通过签约贝肯鲍尔挽回颓势。

茵宝。

“茵宝五年600万,”克莱尔语气平淡,“唯一亮点是如果你转会英超,自动涨薪20%。”

“就这样?”

“就这样。”她叹了口气,“他们还在吃英格兰情怀的老本,但财报显示去年利润下降了7%。”

意大利品牌Lotto。

“意大利人给了三年400万,”克莱尔的声音带着调侃,“但附赠和阿玛尼这类品牌联名的机会。托蒂去年靠这个多赚了两百万。”

“代价呢?”

“你得牺牲些专业形象,可能要去定期走红毯什么的。”

美津浓。

“最后是美津浓,“克莱尔突然切换成推销员语调,“三年600万基础价,每次亚洲行再加100万补贴。他们甚至给你设计了‘毗沙门天’战靴,你要看看效果图吗?说实话有点酷。”

她轻笑一声,“日本人真的有点受虐倾向,很多青少年简直为你疯狂,网络搜索量每周都在涨,一些孩子说你是踢球的绯村剑心,上点年纪的把你和仲代达矢、三船敏郎那些剑戟片传奇相提并论,说你踢球时的眼神像《椿三十郎》里的决斗场面。”

罗伊无语了。